西北漫行记

版次:10    作者:2023年08月25日

八月的达城,酷暑难耐。清凉的青藏高原吸引我们踏上了西北的旅程。姐妹们从达州出发,经陕西汉中,过甘肃天水,一天八百多公里的路程,终于到达甘肃定西,通称“陇中”。定西城外山脉延绵,沟壑纵横,看惯了四川的山清水秀,突见光秃土黄的山峦,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虽然甘肃土地沙化严重,但近几年防沙、治沙等综合治理效果显著。从定西至青海湖的沿途公路两边的山丘像层层梯田,种上了一行行浅草和一排排小树苗,让昔日荒凉的山坡有了一丝丝、一抹抹绿意。

当我们到达海拔三千多米的青海日月山倒淌河时,强劲的寒风吹得身穿夏装的我们瑟瑟发抖,让我们瞬间从夏到了冬。倒淌河曾是唐蕃古道,传说唐朝17岁文成公主远嫁西藏走到此地,回首不见长安,望西一片苍凉,顿生思乡之情,悲怯不已,泪流西行,形成倒淌河。正所谓自古皆水向东去,唯有此水向西来。美丽的传说,诉说着汉藏两族初始沟通关系的艰难曲折。穿过历史的云烟,我们仿佛看到唐蕃古道上的文成公主以柔弱的肩头,担起汉藏和亲的使命。她以自己的牺牲,开创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交流时代,令后人敬佩。

通往青海湖的公路上,来自大江南北的车辆川流不息,略显堵塞。虽天空阴沉,但公路两边的油菜花却鲜艳夺目,草场苍翠茂盛,远处绵长的湖岸线随车徐徐延展,到达二郎剑景区也望不到尽头。虽然知道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湖泊,古称“西海”,但4千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只有亲临至此,才会感受到它的辽阔无边和水天一色的壮美。入住的湖边民宿是藏式风情的建筑,老板却是回族人。看到小院里的共享摩托,我们迫不及待地骑上它去感受高原的风,去探寻西海的美。骑到山坡的彩虹路上眺望西海,天空放晴,一望无垠的湖面波光粼粼。蓝色的湖水与白云相映,与雪山相连,色彩淡雅清新,宛若仙境,令人心情瞬间高远旷达。而我们骑着黄色摩托穿行在人来车往的环湖公路上,又何尝不是青海湖边一道亮丽的风景呢。

当我们登上游轮,驶入西海深处,碧波浩瀚的湖水泛起白色的浪花,岸边青翠碧绿的山坡渐行渐远,天际处雪山白云相伴,坠入湖里。在金色阳光下,湖面如流霞般绚烂。我们深深陶醉在这湖光山色的浪漫里,心如蜜意。谁能想到游客爆棚的二郎剑景区,曾是我国鱼雷发射的试验基地呢。游轮靠岸,岸边浅水区,清澈的湖水里,一群群珍稀的鳇鱼自由自在地游弋,无数的海鸥像精灵般在湖面嬉戏飞翔,时不时追逐着游客的投食。一幅怡然自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扑面而来,温馨而浪漫。

高原的天,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回族老板本想用篝火晚会来欢迎入住的游客,刚还大晴的天却下起了大雨。半小时后,正当我们失望之际,巨大的双彩虹从雨中的青海湖面升起,跨过民宿的屋顶,延伸到对面的山坡。兴奋的我们冒雨奔向湖边的草地去欣赏这绝美的奇幻景象。这边雨还在下,远处夕阳的余晖染红天际,与雨中彩虹相辉相映,如影如幻。青藏高原仿佛在用独特而神奇的自然景观来欢迎每个远道而来的有缘人。大美青海湖像一位清纯而灵动的仙女,高雅而神秘,缥缈而梦幻。她更像是镶嵌在苍茫高原上一颗蓝色明珠,永远熠熠生辉,照亮了青藏高原的绚丽多姿。

位于青海乌兰县东端的茶卡镇,因地处茶卡盐湖北畔而得名。是进疆入藏的必经之路,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现在因茶卡盐湖的旅游兴旺而成为新兴的特色小镇。镇上酒店,民宿,饭店颇多,七至八月旅游旺季时,生意兴隆,淡季时,许多酒店,饭馆是不开的。我们入住茶卡村的民宿独具特色,浓浓的乡土气息中带有许多现代元素。这个村二百多户人家,基本都开民宿。村里四通八达的街道整洁干净,统一的四合院平房,安装了统一的太阳能,每户屋前各种鲜花傲然怒放。旅游旺季,家家游客爆满,新兴的旅游业给茶卡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这个多民族聚居的现代村落,依托互联网,打造特色民宿产业,推动了乡村振兴的蓬勃发展,村民也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茶卡盐湖以盛产“大青盐”出名,有着3千多年的开采史,现在它不是纯粹的自然景观,而是工业遗产创新的活化利用,成为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奇特景点。茶卡盐湖被誉为“天空之镜”,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进入茶卡盐湖景区,观光小火车哐当哐当载着我们驶向盐池腹地,仿佛来到了一个纯洁无瑕的世界。巨大而洁白的原盐雕塑群高高矗立在盐湖边,倒映水面,艺术家独具匠心的构思,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展现出迷人的艺术魅力。采盐风光,盐花奇观等自然景观,随小火车徐徐滚动不断展现,构成一幅清雅俊美的画卷。“天空之镜”处,游客们小心翼翼地走在湖面,清澈的水波划过红雨靴,涟漪一片。薄薄水层覆盖下,天然结晶的盐池一片洁白,整个湖面像是从天空飘落的巨大镜子。镜如湖,湖是镜,将游客、雪山、白云完美反射,倒映湖面,纯洁交织,如梦如幻。摄影师用镜头将我们带进了超凡脱俗的童话世界,亦梦亦幻,令人无比眷恋。

□段绪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