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大操大办婚丧喜庆问题 纠树并举移风易俗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曼琦

版次:06    作者:2023年08月25日

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走访了解违规操办宴席整治情况。

通川区青宁镇党员干部入户宣传移风易俗政策,为村民“人情减负”。

万源市固军镇中河村王娅家有个记账本,记录着每年全家的人情往来。一算账,今年上半年礼金同比支出减少了5000元。“以前,每个月参加大大小小的生日宴、婚宴至少3起,现在村干部天天走村入户宣讲拒绝大操大办,办席的人越来越少,经济负担轻了,人情压力小了。”王娅希望这种变化“一直持续下去”。

近年来,市纪委监委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狠刹违规操办婚丧喜庆问题,推动建立健全制度规定,与时俱进推动移风易俗,让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紧盯问题线索,

对歪风陋习露头就打

“通过短信、抖音等平台公开发送请柬,违规为孙子举办‘满月宴’,准备安排宴席13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日前,关于宣汉县第二公路养护段职工于某违规操办宴席受到处分的事件,引起了南坝镇当地群众热议。

收到群众关于于某违规操办宴席的举报后,宣汉纪委监委立即开展调查,很快便查实了于某违反组织要求,违规操办宴席的问题。最终,于某受到政务警告处分。

紧盯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苗头问题露头就打,对顶风违纪、性质恶劣的,依规依纪依法从重处理,严防反弹回潮。紧盯五一、国庆及中考、高考录取结束等关键节点,强力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全面排查可能操办婚宴和子女升学宴的党员干部,灵活运用集中谈话、发送廉政短信、签订承诺书等方式,精准打好廉洁“预防针”,并不断强化信访举报及问题线索核查处置,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持续放大震慑效应。

今年1-7月,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乡村振兴领域发现大操大办问题35个,收集线索17条,查处问题24个,党纪政务处分21人,组织处理4人,清退返还礼金5.74万元。

扎牢制度之笼,

“立”出移风易俗新机制

“以前,总觉得家里有喜事操办宴席就该热热闹闹地办,今天,听完会上通报的案例才知晓,原来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不仅是陈规陋习还是违纪的。”日前,通川区凤北街道办事处举行了一场“大操大办警示教育大会”,用生动的案例为乡亲父老“以案释纪”。

“这件事给我们都敲响了警钟,纪律面前,谁也不能有侥幸心理。”韩家坝社区居委委员李智说。

针对大操大办顽固性、易反复的特点,各级纪委监委聚焦借机敛财、变相大操大办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为党员干部画出纪律红线,做深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

通川区纪委监委印发了《关于做好治理农村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问题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提示函》,明确要求各部门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本单位党员干部的提醒教育,不得违规操办或参与各种以敛财为目的的婚丧喜庆事宜,对顶风违纪的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严查一起。

与此同时,该区纪委监委督促民政、教育等部门组建工作专班,齐抓共管、同向发力,召开警示教育大会、联合举办系列宣讲,发挥联动协作机制作用。今年以来,集中宣讲60余次,开展联合督查3次,对上半年21名党员干部婚丧喜庆重要事项报备情况开展抽查。

规范引导,

在潜移默化中化风成俗

移风易俗的主体是群众,如何让群众积极参与、主动融入,是推进婚丧礼俗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创新社会治理、弘扬新风正气的重要途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树立典型、引导劝阻等方式积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推动移掉“歪风”、易掉“低俗”,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抵制天价彩礼等社会新风尚。

“最新一期《小花妹妹清廉剧场》看了吗?婚丧喜庆事宜不能违规办,那些想‘歪办法’收礼金的,迟早要遭的!”日前,清廉达州微信公众号推出短视频《小花妹妹清廉剧场》之“领导的‘办法’”引起广大干部群众热议。

达川区市民魏先生看完短视频后更改了50岁生日大办的决定。“就和家人朋友简单吃个饭就行,自己花销缩减了,也不给别人添麻烦、添负担。”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利用媒体宣传、设置标语、下发倡议书等方式,全面加大宴席操办相关规定的宣传力度。同时,组织文明宣讲员进村组、进社区、进餐馆经营场所开展宣传,塑造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厚植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理念。

“移风易俗工作具有反复性、艰巨性和长期性,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而是一项系统工程。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系统观念、创新思维,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努力推动社会风气不断向善向好。”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