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 铸就忠诚卫士

——市纪委监委2023年第三次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现场学习活动侧记

版次:08    作者:2023年07月21日

参观朱德纪念馆

碧空万里,烁玉流金。7月19日,达州市纪委监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来到川陕革命根据地,朱德、张思德同志的故乡——南充市仪陇县,探索红色文化根源,重温伟大历史,接受刻骨铭心的革命性锻造和深入灵魂的精神洗礼,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

传承朱德精神

探寻红色文化

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坐落在琳琅山脚下的仪陇县马鞍镇朱德故里景区内。步入纪念馆,高大的朱德总司令汉白玉雕像首先映入眼帘,他慈祥的微笑凝于面颊,右手伸向前方,指引60余名市纪委监委中心组成员走进红色革命的记忆巷弄。

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幅幅厚重的图片、一篇篇朴实的文稿,回顾了朱德元帅光辉而伟大的一生。这位佃农之子早年从戎,参加过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运动,成为滇军名将。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毅然抛弃高官厚禄,远涉重洋,在德国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人民军队缔造者到红军总司令,为党和国家创下丰功伟绩,“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的朱德精神深深地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位纪检监察干部。

在朱德纪念馆广场,党员们庄严肃立,面向党旗,高举右手,重温入党誓词,并现场聆听了微型党课。“‘无条件地在共产党领导之下’,这是朱德总司令始终坚持的原则。进入新时代,我将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凝心铸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把事业融入自己的生命,把奉献作为崇高的精神追求。”听完微党课,驻市委办公室纪检监察组组长邱斌锋话语铿锵。

“朱总司令在中华民族苦难深重、时艰势危之时,一直致力于探索解救中国的道路。如今,我在实践中也渐渐知悉了信念坚定的重要性。坚定的信念是鼓舞人前进的动力来源,是对党忠诚的最坚固的基石。”市纪委监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海燕说。

弘扬张思德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短暂休整后,与会人员前往张思德纪念馆,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下,大家了解了张思德同志无限忠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短暂、平凡且伟大的一生。

张思德出生在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33年12月参加红军,曾经担任过中央军委警卫营通讯班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战斗中,他右腿先后两次负伤仍强忍剧痛,冲入敌阵,缴获了敌人两挺机枪。在长征途中,他曾两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的安塞县(现延安市安塞区)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

1944年9月8日,在纪念张思德的追悼大会上,毛泽东主席发表了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作为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贯穿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激励着我们永远坚守,砥砺前行。

“张思德同志是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典范。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深入践行‘立党为公、执纪为民’理念,聚焦群众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坚决惩治侵害群众利益的‘蝇贪蚁腐’,铲除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大竹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代理主任龚川易说。

“纪检监察干部要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时刻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自觉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给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人民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好、安全感更强。”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赵伟表示。

强化担当使命

锻造纪检监察铁军

“朱德同志在担任新中国第一任中央纪委书记的五年七个月时间里,为加强党的组织纪律性,探索党风廉政制度化建设,进行了不懈努力,做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为中国共产党加强党风党纪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当天下午,张思德干部学院执行院长何绪德,以《弘扬朱德思想风范 践行忠诚干净担当——弘扬朱德的纪律廉政思想》为题,为全体纪检监察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精彩的党课。

“朱德同志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典范,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做好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生命线。纪检监察干部履行职能职责时,必须始终以党章党规党纪、宪法法律法规为准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工作规律,使纪检监察工作伴随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市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主任刘迪说。

“朱德同志虽长期身居要职高位,却长期过着简朴生活,从不追求个人吃穿用度。作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带头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工作生活作风,自觉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纠正行为偏差,用纪检监察队伍的自我革命推动党的自我革命,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通川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李卫东表示。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曼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