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6 作者:2023年05月30日
太龙红桔
红桔深加工产品
二黄坝楼子
太龙镇
采风作家合影
本报讯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郝良) “春赏桔花、夏乘桔凉、秋观桔景、冬采桔果,重庆万州太龙镇成片的红桔树成为长江边一道特色鲜明的靓丽风景线……”5月27日,“川渝鄂作家桔韵太龙采风行”在万州太龙镇拉开帷幕。来自四川省达州市、重庆市万州区以及湖北省利川市的二十多位作家,应万州作协之邀参加了此次大型采风活动。
“大禹治水苦,巨仞斧凿痕。神女赐红桔,奖赏三峡人。福星碧树挂,惠泽千万年”,万州红桔,形如灯笼,色如明焰,古称丹桔,其色泽鲜红、酸甜可口,细嫩化渣、爽口多汁,品质极优,是最先走出国门的中国柑桔。三峡大坝蓄水后,万州古红桔的产地仅存于太龙、钟鼓楼长江一带,这也是世界唯一仅存的数万亩千年古红桔种群和优质基因库。2010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万州红桔”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处万州区东北部的太龙镇是万州古红桔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现有古红桔面积1.7万亩,约占全区的六分之一,其中百年以上树龄的红桔古树就有上千株。万州古红桔一度被称为“沿江农民的摇钱树”,当地流传着“宁愿给你吃两个荷包蛋,都不愿给你吃两个柑子儿”“养儿子不如种柑子儿”的谚语。前些年,随着水果品种激增,以及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再加上劳动力减少带来的果园疏于管理、病虫害频发,以致红桔品质下降,鲜果滞销。
“古红桔资源需要保护与传承,但果子价格低又不好卖,如何让沉寂的古红桔走出困境,是我们思考最多的一个话题!”太龙镇党委书记程国庆在镇文化服务中心的产品展览室,指着近十种红桔深加工产品介绍道,“和高校合作,对红桔进行深度开发、科技赋能,着力延伸红桔产业链成为不二之选。在对古红桔提质改良,增加鲜果销售量外,重庆三峡职院还组建深加工团队,对果酒、果汁、果脯、果酱、罐头以及古红桔化妆品系列产品进行研发。现在,古红桔酒、古红桔精油化妆品、柑桔传统精深加工产品已完成实验室生产和包装设计,分别申请专利共计30余件。”
在深切感受到太龙镇的千年桔韵涅槃重生、活力焕发,助力乡村振兴的迷人魅力之后,采风作家一行继续在这片物华天宝的土地上流连: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二黄坝楼子飞檐翘角、造型别致,默默守护着这方水土;树龄250年、地处黄桷梁的九丫黄葛树,见证着“湖广填川”的壮阔大迁移和“高峡出平湖”的当惊世界殊;面朝长江,背靠青山的“小桔灯宁波书屋”“小桔灯巴阳峡营地”让漫步江畔、听涛观日的“诗意栖居”触手可及;大旗村的千亩晚熟柑橘品种“探戈”产业园,红桔改良的经济价值已经凸显……
采风活动结束后,作家们欢聚一室,座谈交流,纷纷表示将进一步凝聚川渝鄂的文化向心力,深入生活,开阔眼界,收集素材,为推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创作出更多接地气的文学艺术精品,把太龙最美最好的东西融进笔端、摄入镜头,吸引让四方宾客前往太龙“打卡”,体验这座滨江小镇千年桔韵的别致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