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浪潮来袭

汉服:从小众文化到流量密码

版次:10    作者:2023年05月05日

本图片由采访者“子洲”提供

“五一”假期,市民出游热情高涨,无论是中心城区的大街小巷,还是在达州周边景区,随处可见结伴出游的达城人。在出游的人群中,身着汉服、衣袂飘飘、手握画扇的汉服爱好者们无疑成为大众的焦点。近年来,随着“汉服热”不断升温,穿着汉服出去游玩、逛街,打卡、拍照已经不是一件稀奇事。这种古韵美和现代美的融合、碰撞构成了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出游打卡:汉服成为新潮流

穿上汉服赴花朝,国韵汉风,喜闹花闹。4月中旬,在达城西外莲花湖湿地公园的汉服花朝节活动现场,上百名汉服爱好者身着各色汉服,或云鬓斜簪轻拂团扇,或衣带飘飘,共庆花朝盛宴。“每年的元宵节、花朝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大传统节日,协会都会与市内各企事业单位、传统文化机构及景区、高校社团、商家等合作举办相关交流及活动。”达州汉服协会副会长覃卫鸿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对汉服感兴趣的年轻人非常多,穿着汉服参加活动、拍照打卡已成为一种新式潮流。

据了解,达州市汉服协会让达城许多热爱传统文化、热爱汉服的同袍们聚在一起。“汉服很有中国古典美,和朋友们一起穿着汉服拍照特别出片,整个画面特别有意境。”一位在三圣宫美食文化街穿着汉服拍照的女生说。

据了解,随着汉服成为年轻人出游拍照的新潮流,“汉服经济”应运而生。覃卫鸿说:“现在宣汉县和渠县都有汉服体验馆,汉服协会也提供汉服的租赁服务。我们的汉服大部分是协会会员和兴趣群成员的,目前在出租的就有一千多套。”

日常出行:汉服成为新选择

戛云是达城一中学语文教师,2016年在达城中心广场的花朝节活动上第一次接触到汉服,便迷上了汉服。2018年开始戛云将汉服作为常服穿搭。“我的衣柜里已经没有现代服饰了,都是汉服,包括衣服、裤子、鞋子等等。和现代服饰相比,汉服穿着宽松自由,无拘无束。比如在平时生活中我会穿普通的短褐,做事很方便。参加活动的时候会选择长款,更加飘逸洒脱,符合中国人浪漫主义特点。”戛云向记者介绍,汉服除了宽松这个优点外,更重要的是汉服的设计有很多传统文化元素。比如衣服由四块组成寓意四季轮回,中缝则要求为人正直。

据了解,戛云对汉服的兴趣起源于他对传统文化的爱好。“平时我很少看现代作品,所有书籍都是文言文,基本上都是繁体字。随着看书的深入,逐渐对传统汉服有了兴趣。”戛云称,汉服是古时传统服饰中的中流砥柱,浓缩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我鼓励大家穿汉服,因为汉服不仅符合东方人审美,还能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信心,同时增强自身文化素养,让内在和外在融为一体。”戛云说。

除了全套汉服的穿搭选择之外,现在很多年轻人还将汉服与现代时装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混搭碰撞感。在谈到汉服与时装的混搭时,达州汉服协会会长子洲说:“传统汉服可能存在行走不便、搭配耗时较长等问题,对于日常通勤来讲没有混搭来得便捷。其次,混搭出来的造型也更加别致,穿入职场可以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同时带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对于汉服单品搭配的选择,子洲也给出了一些推荐:“汉服单品和现代时装的搭配其实可以非常灵活。比如说褙子,厚可当长外套,薄可当防晒衫。宋制三裥裙或旋裙也可以直接充当现代服装里的A字半裙或包臀裙。此外还有网上很火的马面裙搭配衬衫的穿法,特别显瘦显高。”

传承弘扬:汉服推广任重道远

“衣袂当风,裙带轻飘”描述的就是汉服给大家带来的画面即视感。为了推广汉服,近年来,汉服在设计上不断开拓创新,与文化时尚、流行因素结合,焕发出丰厚的文化魅力,同时,也让原来的“小众审美”变得更加大众化,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他们不仅把穿汉服看作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还看作是流行的审美时尚文化。

子洲谈到穿汉服出行时,“有一次我穿着汉代曲裾出门时,有市民好奇的问我,‘这是藏族服饰吗?’虽然没有说对,但我还是很高兴有人来主动询问。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会耐心解释,告诉对方汉服文化,让他们明白在我们衣服背后的是华夏文明。”

对于汉服出行,覃卫鸿说:“穿着汉服是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汉服的‘出圈’绝不是偶然,随着老百姓生活的日趋富足,对精神上的追求日益提高,民族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来越得到认可和喜爱。所以我认为,我们写汉字,说汉语,穿汉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但据记者了解,在对于汉服的接受度上,市民们持有不同的观点。今年65岁的刘先生说:“我觉得汉服没什么意思,穿得花里胡哨,有些哗众取宠。”记者观察到,对于汉服出行,青年和儿童的接受度普遍比老年人高。在经过穿着汉服的爱好者身边时,有不少家长牵着小朋友停下来观看,并向孩子解释他们身上穿的是什么。“这其实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我们穿着汉服的人就会成为文化的载体,承担传播文化的任务。希望通过我们,可以给祖国的下一代留下有关汉服‘美’的记忆。”戛云说道。

“汉服作为服饰,其实谁都可以穿,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与之相符的内在。从这个角度上看,汉服的推广,乃至传统文化的推广都任重道远。”戛云补充道。汉服作为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中华悠久文明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没有传统文化,汉服也就少了支撑。推广汉服,真正要做的是以“礼仪之邦”为奋斗目标,内外兼修,学习传统礼仪,弘扬传统文化,让世人看到“衣冠上国”的不凡气度与洒脱,看到民族文化的灿烂和美妙。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伟 实习生 邓先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