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来的春天

版次:08    作者:2023年03月24日

赵宾,女,1970年生,网名“凿冰煮雪”。通川区中医院内科医生,曾经的文青一枚。从医20余年,感悟颇多,常思述之与人,言之不尽泄于笔端。把自己所想所思所悟用文字表达出来,和朋友们分享快乐,分担忧伤。

春节后一次聚会,朋友们闲聊假期的活动。疫情三年,外出旅游受限,终于迎来一年中最长最传统的节日,大家都是按捺不住,迫不及待奔赴祖国大江南北。于我而言,旅游从来不只是看风景,而是一家人黏合在一起的浓浓的整体感。受同学邀请,我们到三亚小住了几天。

出发那天,本地温度2—11℃,三亚温度14—23℃。从寒冷的冬天到春暖花开,从臃肿的羽绒服到单衣薄衫,只需要3个小时的时间。到宾馆后看微信,知道好多朋友都选择了热带季风气候的海南,以逃避寒冷的冬天,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如候鸟一样来回在两个城市之间。

到三亚,自然是为了看海,那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激起多少人的向往。艺术的感染力往往要在创作者逝去之后,才达巅峰,比如海子,比如梵高,好像他们的生命化为灵魂,注入到作品,警醒了后人。成年人的世界各有各的忙碌,内卷时代,节假日都不完整,儿子成年后,一家人这样整齐过节,很是难得,我把时间规划到以半小时为单位。

天气预报日出时间7∶15,决定6∶30到海边等日出。然而老公和儿子均反对,理由简单:起不来。在我看来,好不容易放假,睡懒觉是犯罪;在他俩看来,好不容易放假,不睡懒觉是犯罪。这世间没有绝对一致的观点,相互接受便好。儿子的理由更充分,他已经去过马来西亚,去过北海道看海,用他的话就是:哪里的海不是海,哪里的日出不是日出。儿子在他的年龄,已走过比我更远的路,看过更多的风景,花钱的人比挣钱的人还享受。即便是亲生的,心里还是有点不平衡,提醒他:你工作了还是要请我旅游哦。

无需闹铃,这个年龄生物钟更可靠,6∶30和同学准时出发。日出看得多,依然还是会在太阳初升出地平线,照耀在水面或山峦的瞬间,兴奋欢喜,大抵旭日东升总是喻意着希望,看到日出便是一天好运气。一个赤足独行的男人,撞进我的镜头,竟是和谐的画面。百年修得同船渡,多少年修得共朝霞?

走到哪里都要捡拾点东西,山间野花,河边鹅卵石,海边贝壳,一来喜欢,二来找事做,免得像某人,得空就捧着手机看。捡到的都是些小贝壳,为什么没有大的?我想的是大贝壳抵抗浪潮的力量强,冲不到岸上来;同学想的是我们来晚了,大的都被捡走了。同一现象,每个人的思维角度却不同。

再声势浩大的浪潮,冲击到海滩,也是偃旗息鼓的水波。站在海水没过足背的安全处,浪冲来时掏空足底前面的沙,褪去时带走足底后面的沙,剩掌心处一块踏实的沙地。就这样站在海滩,看宽广无尽的大海、永不停息的浪潮,感受足底沙的流动,周而复始。你不由得感慨宇宙浩瀚无尽头,一时间,既哀叹个体的渺小、生命的短暂,又庆幸千古风流人物,也终会被浪淘尽的自然规律,便有了倏忽禅意,看淡人间得失。

太阳升起,明晃晃的阳光打破我的禅意,穿鞋离开,逃避强烈的紫外线。看沙滩上垃圾很多,影响心情,不停哀叹有些人的素质,儿子在旁加一句:关键是这些人还有钱。90、00后的孩子们,比我们年轻时面临的压力大,社会问题复杂,他们更多理性的思考。儿子认为春节到三亚旅游的人,都算是有点实力——有经济实力的人,也应该有道德实力,给社会一个好的引领。

一位想在海南买房的朋友,问我的看法,我想了想回答:反正我不喜欢。相信没有人可以抵抗春天的魅力,正在苦挨秋冬的寒凉凋敝,不经意间发现土里冒了芽,枯枝生了叶,好多的花骨朵,让人生出无限希望。再往后,便是体感最舒适的春风拂面,一时间,生机盎然、百花竞放,姹紫嫣红的美丽接踵而至。这样盼来的春天,最是让人期待。

赵医生为了春天阳台有花,头年7月便预定水仙、郁金香、风信子等种球,11月到货,12月栽种,然后等破土、发芽、花开花谢,等待的过程有忐忑、有失望、有惊喜,更多是如期而至的美丽。即使花事荼蘼,夏日炎长,秋冬凛冽,又开始下一轮的等待和期盼。歌里唱: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如果没有四季的变化,你说会缺少多少乐趣,所以说,盼来的春天最美丽。

然而海南的气候,就没有分明的四季,只有漫长的春夏,年平均气温在22—27℃,这种长年处于繁花最盛的季节,很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老人常说,现在的食物吃起来没有原来香,其实很大原因是因为那时候物资匮乏,来之不易,便被珍惜和深深记住。所以,我并不喜欢海南的气候,也许老了害怕寒冷,会选择到那里过冬,但是现在不会,因为我还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