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野菜

版次:08    作者:2023年03月10日

□董运生

亲戚捎来的一袋野油菜,让我回味起了故乡的野菜气息。

伏牛山是宽广而慷慨的,在大好的春光下,各种各样的野菜怀着积蓄了一冬的力量疯长,赶着趟儿出现在乡亲们的竹篮里、餐桌上。野油菜、面条菜、水芹菜、荠荠菜、杜仲芽、香椿芽、醇香叶、羊肚菌……

春日已至,春服既成,时常有三三两两的孩童随大人带着小铲、挎着竹篮,在山间溪边寻找野菜解馋。采野菜是一种大人、孩子都喜欢的寓乐于劳的活动,既能锻炼身体、放松心情,也可以在野外亲近自然和大地。时下常听到一些老人慨叹,现在的孩子不像以前的孩子那样珍惜粮食,吃着馒头、面包,可连麦苗都没见过,更别提参与过播种、割麦、打场等感知“粒粒皆辛苦”的农耕活动了。我很庆幸,自己在童年时光里曾多次去采摘野菜,在满足当时舌尖上的需要外,还能在成年后让这些经历成为回忆中的精神食粮,不断地生根、发芽、滋长。

春光是宜人的,草木的新芽见证了时间的轮回。采野菜有技巧,要选时节,还要看色泽。野油菜要在初春时节采,选那些光照充足之处泛着青绿色的掐,这样的吃起来才有阳光的香味;面条菜要选麦田里或田埂等土壤松软处的,一是好挖,二是一般这些地方的面条菜长得较为肥美;水芹菜要找黄青色不高不矮的,这样的才爽嫩可口;荠荠菜要找嫩绿的,开了花的荠荠菜一般都老了不好嚼;杜仲芽、香椿芽、醇香叶要趁早上采,最好在微雨过后采摘那些才冒出的嫩芽、长出的嫩叶,这样的才新鲜;羊肚菌要在雨后采,找有朽木腐叶之处,个头适中的白色者最佳,灰色者次之。

采野菜是欢乐有趣的,在田野中体味春天是一种享受。在诸种野菜采摘中,我最喜欢挖面条菜、薅水芹菜和拾羊肚菌。面条菜多长在麦田里,地平好走不说,还可以顺带帮大人除去一些地里的杂草,挖到篮里是菜,长在地里是草。水芹菜多长在水边,薅水芹菜的乐趣在于脱了鞋子和水亲近,趣外之趣在于时常还能在草丛中捡到鸭蛋,一个或一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暖花开时节,下河的鸭子越来越多,且不少已开窝下蛋了。于是,薅水芹菜时捡到鸭蛋就多了一份意外之喜。羊肚菌味道鲜美却不好找,除了要知道哪里有朽木腐叶,还要有一个路线图,记住往年在哪里捡到过。在诸多野菜里,羊肚菌是奢侈品,也是一种商品,不但孩子拾,大人也去捡,捡到了很快就能在小贩的吆喝声中变现。

民以食为天,食以鲜为巅。初春时节吃野菜,吃的是一种新鲜。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一盘鲜嫩爽口的野菜,不说味道,单是色泽就比那单调泛黄的萝卜干、豆角干有味得多。现在物质丰盈了,人却和田野的距离越来越远了,除却一部分老年人,大多数中青年人少有时间去亲近土滋味泥气息,更别提在采摘野菜中多识于草木之名了。

一方水土一方人,野菜在故乡有着不同的吃法和搭配。野油菜清炒了下干饭,面条菜炝炒了下汤面,水芹菜清炒了配馒头,荠荠菜剁碎加肉包饺子,香椿芽、杜仲芽加鸡蛋摊煎饼,醇香叶加五花肉焖菜干饭,羊肚菌晒干了炖鸡。

孔子在《论语》中讲到“小子何莫学夫诗”时提到了“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钱穆先生对此如斯理解:“诗尚比兴,多就眼前事物,比类而相通,感发而兴起。故举于诗,对天地间草木鸟兽之名能多熟识,此小言之。若大言之,则俯仰之间,万物一体,鸢飞鱼跃,道无不在,可以渐跻于化境,岂止多识其名而已。孔子教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乃所以广大其心,导达其仁,诗教本于性情,不徒务于多识。”如此看来,采野菜不仅关乎实用,还能陶冶性情,甚无怪乎《诗经》中有那么多关于采薇、采葛、采萧、采艾、采蘩、采蘋、采桑、采荼、采蕨、采葑、采菲、采苤苢、采卷耳等众多植物采摘的细节了。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采摘并品味野菜是一件有意趣的事。人在和植物的交流对话中,除可以丰富视觉、嗅觉、味觉体验而外,也可在行进俯仰中感受天之高远、地之博大,在自由的呼吸中实现人与天地万物的精神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