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看,向右看

版次:08    作者:2023年02月17日

赵宾,女,1970年生,网名“凿冰煮雪”。通川区中医院内科医生,曾经的文青一枚。从医20余年,感悟颇多,常思述之与人,言之不尽泄于笔端。把自己所想所思所悟用文字表达出来,和朋友们分享快乐,分担忧伤。

三人间病房,从左到右等差数列排列着70+、80+、90+岁三个大爷,他们虽所患疾病不同,但病情的严重程度却与年龄成反比,70岁的大爷病情最重,90岁的老人家反而较轻。那天查房,查到中间80岁大爷,客观地说,他的病情已有很大改善,但他焦虑担忧哀愁,看向右边的老人,无比沮丧:你看别个比我大这么多岁,身体还好多了。我反问:你为啥只看右边不看左边?他年龄比你小,病情比你重,像你这样想,人家可咋办?

慢阻肺患者,每年秋冬季都是难关。一位病人今年感染新冠后病情危重,经过抢救治疗后相对平稳下来,我们都觉得不容易。老人却整天愁眉苦脸:前几年,住几天院就好了,还可以到处走路,现在动一下都喘,医生,再想想办法嘛。我们安慰他:莫光和以前比,你看今年走了好多老人家,你应该庆幸渡过一劫。老人的家属也在旁佐证,他们村已经走了好几个老人。

客观地说,人生活在社会中,除非眼不视,耳不闻,口不言,大脑停止思考,否则没法不和他人进行比较。只是有些比较是下意识的,细小到像一丝微风,划过无痕,你没有察觉罢了。比如,和朋友聊天,问你孩子多大啦,他说哪年生的,你便在心里对比自家孩子的年龄:大或小几岁。

事实上,所有比较,就像比较考试成绩一样,都会有三种结果:>、<、=。但是生活的内容太过繁杂,容颜、财富、地位、名气、健康……没有一套包罗万象的试题,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不同人评分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不外乎三种结果:优越、自卑、无所谓。不同人不同维度,同样的事实,会生出不同的结论。比较出优越,让人欢喜;比较出自卑,让人痛苦;当然,总会有人无所谓。

其实,比较,除了自身条件,就看你和谁比,如何分析对比结果,有些很优秀的人,依然缺少自信,有些人啥也不是,却可以是普信男(女),所以,优越和自卑,不是绝对的,可以互换位置。老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如果你总要去比更好的,永远处于劣势,改变得了形势还好,改变不了就只能自己气自己。所以你除了向右看,也要学会向左看。

春节期间,到三亚休假。回到达州那天,下飞机前,看窗外阳光灿烂,一如三亚沙滩上的光景,感觉的惯性让我误判温度,羽绒服没拉严实便走出候机厅,凛冽的寒风扑面而来。那一天,达州最高温度14℃,三亚最低温度14℃,相同的太阳带不来相同的温度,这是地域的差距。人和人的差距更大,别人一个小目标,你三代人努力也达不到,怎么办?

真心话,如果人和人之间、城市之间、国家之间,甚至现在和过往之间没有比较,社会就失去了活力和动力,人类总是要向更先进的方向发展,这是历史的必然。对于个体,完全无视和他人的差距,无视昨天的自己,便失去了提升的空间。古人云:见贤思齐,三省吾身,都是一种积极的比较。

所以,年轻的时候,有精力、有体力、有时间,一定要向右看齐,和更优秀的人比较,努力靠近或赶超,奠定发展的高度和平台,给自己综合实力加分。中年以后,加分项目减少,这时候,你就只能凭自己现有的分数,向右看看,评估一下还有没有机会;再向左看看,找到自己的优势,克服向右看带来的自卑。来一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平衡一下心态。

都说中年以后,活的是心态,一点没错,特别是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你得接受所有现状,包括:平凡、退休、衰老、疾病、失去亲人……你得把所有的不如意,都看开看淡,找到一个理由说服自己。一个70岁的肺癌患者,烟龄50年,安慰他:想得通啦,毕竟享受了50年,别个不抽烟,得癌症比你还早呢。向左看,总会找到比你更惨的人。

有一天,一群医生聊天,一位外科手术做得极好的朋友说:如果和我比技术,就看谁完成的手术难度大;如果难度差不多,就比谁手术做得漂亮;如果手术都做得漂亮,就比谁用的时间短。我们追问,如果别人做得又快又好,那比什么?他便开玩笑说:那就比谁长得帅。

人啊,就得这样,在比较中向右看,看到别人的优势,不停止努力;向左看,看到别人的不足,接受自己安于现状。千万别只往一个方向比齐,那不是气死自己,就是放弃自己。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有利于颈椎健康,有利于身心健康。原来,每个人都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