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巫丽娅建议: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呵护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版次:03    作者:2023年02月17日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小学生不得不接受线上授课,造成返校后情绪波动较大,冲动、强迫、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频繁发生,这些都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关系。

市人大代表巫丽娅认为,造成青少年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有以下原因:部分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管理不善、原生家庭对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被长期忽视、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等。

为此,巫丽娅建议:

将中小学校设立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科室落到实处,在各中小学校设立的心理健康教育科室增设专职主任一名,全面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培训、学生心理测评、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团体和个体)、家长心理课堂、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等与心理建设有关的工作。

各中小学校全面开展系统、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加心理健康教师数量,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水平,保证心理健康教师“专人专用”,支持班主任更好地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完备的心理咨询场所,全面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各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师师资培训体系,逐步形成一支专业心理技能强、理论储备充足、实践经验丰富、人员构成科学、硬件设施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敦促各学校尽快建立家长心理课堂,加强家校合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开设家长心理课堂,为家长普及心理学知识,传授心理学技巧,让每位家长从心理层面去关心、关注每一个孩子。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程科 严衡玬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