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

除夕的年夜饭 你准备怎么吃?

版次:03    作者:2023年01月13日

除夕的年夜饭,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年夜饭比往常都丰盛,不仅是为了解馋,也是对来年丰衣足食的美好期盼;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吃年夜饭成了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重要仪式。

防疫政策调整后的第一个除夕已进入倒计时,异乡的游子早早坐上回家的火车。记者走访发现,已有不少市民开始采购、制作菜品,从单一的腊肉到五湖四海特产云集,从寥寥几个盆碗到整桌都放不下,年夜饭从“有啥吃啥”变成了“吃啥有啥”,人们生活越来越好了。

冰箱装满肉

提前准备“热门菜”

“多买几只鸭回去冻起,过年吃得多噢!”今年,家住达城西外天恒花园的王丽芳要准备年夜饭招待10余名亲戚。1月11日一早,她又忙着到附近农贸市场采购。

“我已经囤了一冰箱牛肉、猪肉、鱼肉和排骨,还想买几只鸭和鹅。今年回家的亲戚多,生怕春节几天不够吃。”王丽芳说,除了大年三十所用的食材,整个春节期间要用的肉菜她也准备了大半,有从菜市场采购的,还有专程去乡下买的新鲜家禽和猪肉,提前处理干净放在冰箱备用。“蔬菜放不得,可以晚点买。”王丽芳说。

在年夜饭中,腊肉当属“常驻嘉宾”。几周前,王丽芳家的窗台上就整整齐齐挂了几排腊猪脚、腊猪肝、腊香肠和腊排骨。“这都是我腌制好在老家熏的。”王丽芳告诉记者,小时候在农村居住,家家户户都会提前一个月杀年猪、熏腊肉,年夜饭大多是猪脚汤、小炒腊肉等肉菜,有时也会吃鸡鸭。“小时候就想吃肉,过年吃的腊肉是最香的。”王丽芳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年夜饭不再是单一的猪肉,鸡鸭鱼虾齐上阵,牛肉羊肉样样全,想吃啥就有啥,“连续吃几天肉,我女儿还会嫌油腻,素菜反而更受欢迎了。”

除了腊肉,米豆腐也是达州的热门年菜。离过年还有十余天,王丽芳就开始催促丈夫陈先生回老家制作米豆腐。安云乡的老家放着磨米豆腐的用具,把米泡发后磨细,加水煮到半熟,再揉成形放上锅蒸。蒸好的米豆腐圆润饱满、软糯易嚼,煎着吃、炒着吃、拌料吃都十分美味。“这也是我童年的味道,现在我也会做给女儿吃。”王丽芳说。

预订年夜饭

“点菜制”避免浪费

“一顿年夜饭,剩菜吃一周。”这是很多家庭过年都遇到过的问题。为了避免浪费,如今过年的餐桌上不再只有传统菜品,还增加了许多不同口味的美食,更受年轻人喜爱。也有不少家庭选择在餐馆预订年夜饭,不仅省事,菜品质量也有保障,减少“舌尖上的浪费”。

白切鸡、大盘鸡、松鼠桂鱼、过油肉、糖醋里脊……达川区翠屏街的居民李女士翻看去年做的年夜饭照片,餐桌菜色丰盛,一家老小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笑容。“现在超市商品齐全,啥都能买到。网上还有做菜的教程,我就会做家里人爱吃的菜。”李女士介绍说,如今很多年轻人不爱吃腊肉,传统菜品不受欢迎,于是她转换思路,针对家人的不同口味烹饪不同菜品,如此一来就减少了浪费。今年,李女士仍准备延续去年的“点菜制”,在网上学习,将各地的特色美食搬上桌,为家人制作独一无二的年夜饭。

置备年夜饭费时费力,还可能造成食物浪费,在餐馆预订年夜饭成了一种流行趋势。“我们12月底就开通了年夜饭预订通道,目前预订了60%。”通川区罗江镇515艺术创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尔雅堂餐厅今年推出新春团圆宴,有10人至20人的桌席,价格实惠、菜品丰盛,且达到一定数额的消费量,还赠送代金券、葡萄酒、波士顿龙虾等,春节期间中午、晚上皆可预订。“大年三十那天的预订数量是最多的,现在还剩几桌,再过几天估计就满了。”该负责人说。

“我们的厨师春节前后都不休息,一定为市民服好务。”达城某中餐馆店长告诉记者,年夜饭预订至少要提前一个月,很多地方早早就订满了,大年三十前后时段的餐食预订也十分紧俏,“餐馆的菜品丰盛、服务好、环境好,价格也公道,比自己在家做方便多了,花的钱也差不多。”

随后,记者采访了达城多家老字号餐馆和酒店,发现多地年夜饭预订率均过半,部分热门餐馆已接近订满。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罗未 实习生 田麒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