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6 作者:2022年12月09日
万源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回访农业公司
达川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农业园区了解情况
“正是有了纪检监察人员的及时介入,将联系部门、协调各项物资等工作都揽了下来,才解决了合作社复产的后顾之忧!”来到达川区双庙镇回访,看着长势喜人的蔬菜,天志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场负责人李建平高兴地竖起大拇指。
位于达川区双庙镇的天志种植专合社,是达川区蔬菜现代农业园的核心区之一,也是达州市主城区的重要蔬菜供应基地,蔬菜产业已成为当地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主导产业。然而,这番蓬勃发展的产业,一年时间里连续经受了洪灾和大旱的考验。
2021年7月,一场洪灾冲毁了基地里所有设施。洪水退去后,如何第一时间抢栽补种成了挽回经济损失的关键。“当时,我们的道路全部冲毁,材料和我们的设备进不了场。幸亏有镇纪委同志帮忙进行协调和政府及时沟通,让我们很快进入场地施工,40天就恢复生产。”李建平说。
这只是达州纪检监察系统直达基层,护航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推进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达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做实基层监督,精准有效执纪问责,全力护航乡村振兴。
这段时间气温骤降,达川区双庙镇纪委书记冯仁镜总会抽出时间到蔬菜基地里转转。今年一场大旱,蔬菜基地又损失不少。眼看年关将近,如何稳住来之不易的产业,成了她最为关注的事。
“把蔬菜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民情走访,了解民生诉求,建立民生台账,分类反馈给各相关部门,助力产业发展,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冯仁镜说。
自全市开展纪检监察干部进万家和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以来。市纪委监委将目光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坚持监督跟着产业发展走,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下沉一线,解决乡村产业发展中堵点、难点问题。
“得益于你们的帮助,我们少走好多弯路,现在我们打算再扩建。”万源市绿满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佘刚浪握着万源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的手,连声感谢。万源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再次来到这里,是向业主反馈关于农村水电网维护的跟踪代办情况。原来,农场建设初期,由于相关证照和土地流转事宜并未办结,农场水电等基础设施跟进缓慢。乡镇纪委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督促相关部门为业主进行处理。
为持续深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万源纪检监察机关联合多个部门开展乡村振兴专项督导和简易审批村庄建设项目专项治理,督促乡镇和相关部门做好清理排查,持续完善“一卡通”平台与“一网通办”的衔接机制,确保惠农惠民政策落地落实、阳光安全。
“万源市纪委监委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搭建好‘清廉说事会’干群‘连心桥’、发动好‘和美驿站’新引擎、念好监督执纪问责‘紧箍咒’,以有力有效的监督,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怨’问题。聚力实施‘乡村振兴·纪检助力’行动,持续做深做实过渡期专项监督,全方位护航乡村振兴。”万源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程鑫介绍。
乡村振兴,有效监督是保障。在宣汉县天生镇仙桥社区史家院子,社区干部正以院坝会的形式为辖区居民讲解宣汉清廉乡村阳光发布平台操作流程。居民胡国书刚刚登陆,就收到了平台向他推送的一笔社区财务支出信息。
为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宣汉县聚焦基层治理的堵点、痛点、难点,创新开展清廉乡村建设,以宣汉清廉乡村阳光发布平台为抓手,将全县423个村(社区)的财务、项目、“三资”、“一卡通”等信息,实时动态公开到“宣汉清廉乡村”阳光发布平台,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清廉乡村建设是我们宣汉县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将村(社区)的‘家底’进行公开公示,将基层干部的用权行为‘晒’在阳光下。干部是否正确行使权力,群众都看在眼里,有助于强化我们基层干部的自律意识、法纪意识,督促基层干部坚持公平公正、保持清正廉洁,真正实现规范用权、服务群众,促进发展。”宣汉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委副主任王晓飞说。
乡村振兴事关民生福祉。达州纪检监察机关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围绕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精准发力,紧盯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工程项目建设、公共服务落实等关键点,在乡村振兴领域筑牢廉洁防线,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曼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