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6 作者:2022年12月02日
达州市渠县静边镇纪委收集问题线索
□徐冬
“以前我们镇纪委只有1名专职人员,人手有限,干工作就像‘撒胡椒面’,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谈及乡镇纪委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带来的变化,达州市渠县静边镇纪委书记雍淑亚深有感触,“现在,镇纪委新配备了1名专职和5名兼职纪检监察干部,一些年富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同志充实到了岗位,办公所需的各种硬件设施也配齐了,我们干工作越来越有劲了。”
近年来,达州市纪委监委积极推进基层纪检监察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把更多人力、物力、精力投向基层,优化力量配备,加强统筹协作,提升了基层纪检监察质效,夯实了党风廉政建设“底盘”。
为强化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我市大力推进人员配备好、保障落实好、能力提升好、制度健全好、工作推进好的“五好”乡镇纪委建设,全面落实乡镇纪委工作人员“两专三兼”,即乡镇(街道)纪(工)委至少配备专职纪检监察干部2名、兼职纪检监察干部3名。目前,我市已为200个乡镇纪委配备专职纪检监察干部483名、兼职纪检监察干部618名;依法推动2283个村(社区)纪检委员、监察工作信息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三职合一”,并全部配齐。
同时,我市将全市乡镇划分为55个协作片区,推动乡镇纪委由“单打独斗”向“联合作战”、由“单点联系”向“多点督办”转变,大大提高了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的监督质效。
在2016年至2019年三年多的时间里,我市宣汉县七里镇纪委经常收到反映该镇马蹄村村干部田某侵占高速公路征地补偿款的信访件。该镇纪委核查发现,2014年,途经马蹄村的达州至万州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启动,其青苗补偿费和土地复垦费由田某以现金形式代为发放。相关账目显示,村民收到的补偿款共计12.5万元,而田某自己记录的收入账却只有9.05万元。“难道他个人‘倒贴’了3万多?”镇纪委的工作人员虽然察觉到了异常,但由于时间跨度长、经手人员多,加之镇纪委人手不足、专业知识欠缺,导致该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2019年,达州市纪委监委在全市实施乡镇纪委片区协作机制后,该信访问题移交给七里镇所在的东乡片区。片区4个乡镇纪委的办案骨干开展协作办公,并向县纪委监委请示抽调有征地拆迁、账目审计工作经验的纪检监察干部组成了联合调查组。联合调查组向县国土资源局、相关项目指挥部、乡镇财政所调取了大量文档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同时多次走访镇、村干部以及当地群众,终于将马蹄村征地补偿账目逐一理清,最终查出该村原党支部书记孙某及村干部田某通过瞒报账务、虚列开支等手段侵占集体资金4万余元的违纪违法事实。
“‘信访摊点’化解堵点痛点。”为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我市各乡镇纪委还积极开设“信访摊点”,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纪检监察干部就在身边。
“我家水池挨着马路,区交通局请来的施工队硬化马路后,水池两边的排水沟没有接通,每次下雨雨水都直接流到水池里,导致池里的水很浑浊,根本没法饮用,我多次找村干部和施工队,但他们互相踢皮球,不给我处理……”想起自己这段时间遇到的烦心事,我市通川区青宁镇长梯村村民曾荣一股脑儿地向信访摊点倾诉。
针对这一问题,青宁镇纪委第一时间展开核查,认定确因排水沟未接通,导致汛期蓄水浑浊,进而影响到曾荣家水池的水质,给其生活造成不便。长梯村村干部没有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对相关情况处理不及时,存在“慢作为”问题。随后,镇纪委给予长梯村相关村干部批评教育处理,并对接区交通局,由其督促施工队将排水沟修好。
在利用赶集日摆“信访摊点”的同时,我市还在部分乡镇开设了“信访超市”。超市里不仅聚集了信访、住房和城乡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司法等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有律师、社工、调解员等专业人士入驻,群众来访就像在超市购物一样,反映的诉求由“信访超市”统一受理办理。对于当场能解决的诉求,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会同相关部门立即商讨解决方案;一时无法解决的,一一登记造册,协商督促职能部门解决到位,确保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就能把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解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