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为铸:视死如归的学运先锋

□达州日报社特约记者 谯继

版次:07    作者:2022年07月15日

图为1933年11月1日张为铸在狱中写给父母的《遗书》

“父母亲大人:不肖的儿子,累了大人们那么多年,一直到遭受不幸,又是三年。这三年中更是使大人们怄气不少,真不肖,罪该万死,所以今天这就死了吧。即是与你们长别了,但是这是无可奈何之事,怄也是无益的。请大人们忘却我,认为没有生我,仍然高兴地过日子,只图大人们的生活愉快就是了,儿也在冥中快乐无忧。死是隐藏不住的,所以在这最后的一刻,直接写信告诉你老人家,请决不要怄气……儿为铸百叩,十一月一日”。这是大竹县革命烈士张为铸就义前在狱中写给双亲大人的遗书。读着这悲壮的遗书,不禁使人对革命志士视死如归,为革命英勇献身的精神所感动!

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学生运动

张为铸,又名张子熔,1904年12月8日出生于大竹县高家乡一个农民家庭。其父张赞廷曾随李绍伊孝义军参加推翻清王朝在达州统治的战斗,后回乡在街上开茶馆营生。张为铸七八岁时便在父亲的茶馆里做帮手。9岁入宝峰寺小学读书,13岁入大竹县高等小学,16岁考入大竹县中学堂。

1924年8月,张为铸考入四川省工业专门学校(后为川大工学院)学习。这时,大革命已形成滚滚洪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运动普遍展开。张为铸经常阅读进步刊物,同时接触了早期共产党员廖恩波和进步教师李山甫、吴又陵等人,从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了初步了解,他和许多进步青年一样,对旧社会的黑暗非常愤恨,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1925年,四川籍学生赵秉彝在“五卅”惨案中遇害,6月中旬遗体由上海运回成都,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张为铸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赵秉彝的追悼会,并发表演说。他义愤填膺,慷慨陈词,控诉英帝国主义残杀中国工人和青年学生的滔天罪行。追悼会后,张为铸参加了示威游行。他跟着愤怒的人群一道高呼口号,反帝的怒吼声遍及全城。

1926年张为铸加入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知行社”,并在平民夜校任教。他利用课余时间,秘密阅读了《共产主义ABC》《唯物史观》《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书刊,受到了马列主义的熏陶,逐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世界观。

1927年8月,张为铸从成都返回大竹,和同学徐德、王绍先等共产党人交往密切,不久,经徐德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9月,张为铸带着组织关系重返学校,与校中党组织取得联系,后任党支部委员。在此期间,他与校内郎协笙、修焘和校外苏继洵、龚堪慎、李正恩等一道积极参加中共领导的“四川省教育经费独立运动”“反基督教大同盟运动”“反劣币大同盟运动”。

11月24日,在中共川西特委领导下,成都市开展教育经费独立运动。张为铸积极参加袁诗尧(成都党组织负责人)领导成立的四川省教育经费独立运动成都省立各校联合会代表团及其活动。

12月5日,张为铸和袁诗尧、李正恩、龚堪慎等率领代表团直奔省教育经费收支所,强烈要求发足教育经费。省教育厅厅长万克明无理拒绝学生提出的要求。各校学生代表怒不可遏,立即给万戴上高帽子游街。至中山公园处,愤怒的学生勒令万伏跪在地,向民众自供罪状。

之后,邓锡侯派兵逮捕学生数十名。在中共组织的领导下,张为铸、修焘、苏继洵等人联络成都省立各校师生举行总罢教、总罢课,以营救被捕同学。消息传到全省各地,引起强烈反响。重庆、自贡等地纷纷声援。当局只得释放全部被捕学生,并撤销万克明的厅长职务。

1928年初,国民党四川省党部候补执行委员杨廷铨出任省一中校长。一中学生组织“拒杨同盟”,坚决反对杨廷铨入校。2月,中共决定派张为铸、苏继洵等到一中领导拒杨斗争。张为铸等人于2月14日带领100余人直奔校长室质问杨廷铨。杨辱骂学生,激起众怒。学生乃将杨捆住掷入水井。

2月16日凌晨,国民党当局出动大批军警,分头包围川大、师大、志诚法学院等校,逮捕师生100余名,杀害14人。张为铸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参与处理“二·一六”惨案的善后事宜,并设法营救被捕人员。

担任特支书记

在家乡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是年夏,张为铸大学毕业。受中共派遣,进入敌28军的造币厂技工讲习所作训育主任,借此发动工人、学生参加斗争。同时,还在成都市北门外驷马桥开办晶星电机学校,作为发展组织的又一基地。张为铸夜以继日忘我工作,很快吸收了一大批工人和学生参加各种革命活动,并从中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

1929年底,张为铸被同在技工讲习所共事的曾子唯告密,随即转移至晶星发电厂隐蔽。敌人四处追捕,悬赏捉拿。经上级党组织同意,张为铸于次年春返回家乡大竹。

为了立住脚,张为铸设法打进县建设局,担任县建设局三科科长兼民生工厂厂长。为了在学生中开展工作,他每周还到大竹中学上几节数学课。这时,大竹的中共组织已经被国民党破坏,为重建组织,张为铸与蔡新程、黄传谟等人多方设法寻找上级组织。但半年过去了,毫无着落。张为铸心急如火,决定去重庆找党的组织。

1930年8月中旬,张为铸借给民生工厂买机器的机会,步行去重庆。此时,宪兵、警察遍布大街小巷,警车横冲直撞。张为铸不避艰险,走遍山城也没找到党的组织。但他并未灰心失望,日夜兼程赶到邻水县,终于在邻水找到川大同学、共产党员吴子达,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

年底,中共大竹县特别支部在南街江家巷建设局成立,张为铸任书记,黄传谟任组织委员,蔡新程任宣传委员。特支建立后,立即着手清理党员和恢复组织,并在城区以竹阳公园为中心开展群众工作,发展党的组织。在时任建设局长陈子原和在驻军旅部担任副官的共产党员张梦侠的帮助下,特支联系各界,以兴办公园为名义,开办“军民俱乐部”“露天茶社”“书报社”等;组建剧团、球队,修建了篮球场、网球场和足球场。每天看戏、看书报、参加各种活动的人络绎不绝,许多青年知识分子汇集到这里。张为铸不仅编写剧本,还主持演出,扮演角色。特支通过各种活动,团结了一批进步青年,成立“读书会”、业余球队,并从中发展了党员。

张为铸利用在大竹中学讲课的机会,在学校成立了学生会。参加学生会的都是一些贫苦农民子弟和进步学生,他们与非学生会的一些纨绔子弟经常发生争论。坚持反动立场的训育主任何诗凤,对学生会的活动百般阻挠,并准备开除部分学生。

张为铸得知后,立即组织学生会的学生罢课,把何诗凤赶出了学校。其间,他在学生和教职员中发展了几名党员,建立了党的组织。

在农村则以山后文星、双河为组织开展活动的重点,几月之中,大竹县共产党员发展到30余人,在区乡也建立了基层组织。与此同时,特支多方设法,为党的上级组织筹措活动经费。张为铸不抽烟不喝酒,生活十分俭朴。每月收入不多,除父母、妹妹和自己的生活开支外,其余全部上缴党组织作为党的活动经费。

视死如归

英勇献身

1931年初,国民党大竹县执行委员会的周贤尧派出爪牙四处侦查共产党特支的活动。3月中旬,张为铸召开特支会议,决定铲除周贤尧。他了解到团练局长张载之及其把兄冷仲陶、李愚之等与周贤尧有矛盾,而张载之先前与共产党人徐德有一定交情,对张为铸、蔡新程等人的印象也不坏,便多次出面找张载之交谈,密切关系;同时,特支派人分别和冷仲陶、李愚之等人接触,很快形成了倒周统一战线。张载之和一些人到县政府说周贤尧到处招摇撞骗,破坏社会治安。冷仲陶、李愚之到国民党县党部状告周贤尧嫖妓、不务正业。国民党大竹县党部迫于压力,撤销了周贤尧的职务。

1931年4月初,上级党组织派到大竹县检查工作的郭明在邻水县被捕叛变,供出张为铸等人。20日,张为铸不幸被捕,后被囚于邻水县监狱。党组织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营救,但未果。

在狱中,张为铸一刻也未停止战斗。他在监狱教同狱室难友唱《国际歌》。开始一个狱室能唱,接着发展到两三个,最后整个监狱都怒吼起来了。驻军范绍增部副师长罗君彤随即命令对张为铸施加重刑,把他打得死去活来,尔后单独关押。

狱中一位好心的看守劝张为铸趁天黑越狱逃走,他掩护。张为铸知道自己遍体鳞伤,行走困难,加之监狱又是高墙深院,哨兵林立,便告诉那位看守:“我领了你的好意,我死了无关系,只怕你受株连……”这位看守两眼噙泪,唏嘘不已。

1932年底,罗君彤部移驻合川县,把张为铸押往合川监狱。当红四方面军发动宣达战役向达县、宣汉进军时,罗君彤在前线急电合川留守处立即处决张为铸。1933年11月,张为铸在合川英勇就义,时年仅29岁。

(本文参考了《巴蜀英烈》《闪耀的星群》等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