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笔下的 解构重组风景

版次:07    作者:2022年06月17日

刘春作品 《休闲时光》 (水粉)

去年七月份的时候,疫情有所缓解,刘春得空去了万源黑宝山的一个度假山庄。在度假山庄的房子外面,天空下面,翠山前面,所有的一切美好,自由、美景、人与自然,他都想表达进画里,传递给观者。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情景之下,刘春创作出了《休闲时光》这幅作品。

疫情的突然爆发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还没来得及记住外面天地的美好就被迫在家面对陋室白墙。“我就是想在被允许外出的时候,来画这样一幅画,帮观者唤醒美好回忆,带观者重回风光月霁,给观者传达些微力量。”

“绘画的特性决定了绘画总是在平面上完成,而自然界的物像不是单个出现的,总是存在其关联性和相互依存性,于是我看景物再不会去看单个景物本身的形状,而是把我所看到的进行解构重组,打碎单个景物本身的形,把所有景物串联起来,找黑白灰的形,色彩的形。”在《休闲时光》的创作中,刘春选用水粉这种材料作为媒介,丢掉空间透视,在画面上做节奏韵律,用色块的表达方式进行创作,这样所呈现的效果带有平面装饰性,绘画的语言更直接,与观者直接产生共鸣效应,直观地传达出度假山庄的美好环境。

面对疫情依旧不可松懈,但是,人是需要喘息需要放松的。刘春希望他画的这幅画,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向往与盼头。就像是他在豁然开朗中见到了“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就想折一枝大地的桃枝,把春天赠予观者。

以人为本,以实落笔,以心作画。“我经常与美景共鸣,每每遨游在自然风光中,我一落笔,笔下就是山川河海。然而我作为人的身份也会锦上添花,我会去观察自然里每一个独属于人的制造物。比如蓝天翠山下的度假山庄,比如黄土高坡上的纵横窑洞,比如江南烟雨中的行舟乌篷。与万物共鸣,所以披蒙万物,共赴星光。”刘春说,他之前的画,画得具象,画得越多就越不满足,总感觉画面缺少点啥东西,骨子里对自然物像呈现在画布上的效果不满意!所以,寻找一种更直接的表达方式,才能让他尽兴!

“自然界景物的图式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我将不再在画面上刻意显示自己笔触的张扬。”绘画中的图形很重要,做为绘画的表达者,刘春一直在思考与探索:创作不仅仅是把对象画出来这么简单,而是要把景物抽离出来,进行再组合,以达到自己所要表达的效果。心里一旦有点想法他就会去创作、去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他是享受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刘春没奢望自己能有多大成就,他只是把绘画当作是一种修行,继续坚持,回归自然,静静感受人和自然带来的舒适与自由。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郝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