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雷霆手段坚决革除弊病 构建公正清朗招投标市场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海涵

版次:06    作者:2022年04月01日

通川区严惩违法违规代理机构,对在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7家招标代理机构共处罚金13万元;对4家作不良行为记录、共计扣除信用分10分的处罚。

达川区及时发布《关于限期主动说清招投标领域相关问题的通告》,敦促违纪违法干部主动说清问题。截至目前,22人主动说清问题,上缴违纪违法款28万余元。

开江县扎实开展招投标领域系统治理,多措并举全面摸排问题,目前该县纪检监察机关立案7件10人,党纪处分1人,组织处理24人。

……

去年10月以来,一场聚焦本地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的系统治理在全市上下开展,很快就有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招投标领域是权力寻租的高发区,也容易成为腐败问题的重灾区,招投标领域中的违纪违法行为,更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损害营商环境,制约着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面对这一问题,市委及时“点题”,市纪委监委迅速统筹联动,各地各部门综合施治,握指成拳、雷霆出击,强力推动招投标领域系统治理工作,努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公正清朗招投标市场。

据了解,为推动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工作走深走实,我市高规格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健全党委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主责、公安机关主查、纪委监委主推“四主一体”治理工作格局,以雷霆手段坚决革除弊病。

据了解,自系统治理开展以来,市纪委监委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工作推进会,压紧压实责任。班子成员带头前往市级重大工程项目实地调研督导,推动治理工作落地落实。

“整治工作重点主要围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五个方面,聚焦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评标专家、公职人员五类主体,严查虚假招标、收取回扣分成、违规插手干预招投标活动等违纪违法行为。”据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前期综合研判,市纪委监委聚焦领导干部和主管部门违规插手干预招投标活动,招投标政策规定不统一,代理机构弄虚作假、围标串标,评标专家评标不公、谋取不当利益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明确了工程招投标领域系统治理的重点。目前,已摸排问题线索1284条,全部分层分类交办处理。

日前,经查实,四川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因在参与宣汉县一公寓楼装修项目竞争性磋商过程中提供虚假业绩材料,3月7日,宣汉县财政局对该公司作出罚款1.1481万元、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一年内禁止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行政处罚,并在四川政府采购网予以曝光。

该案例的通报曝光,是我市坚持坚持“开门治理”,主动向社会宣传治理成效,展示打击成果,强化震慑效果的一个缩影。通过用好各地各部门查处典型案例“活教材”,积极开展案例剖析、以案释法,引导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市场主体诚信守法。

抓好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需要“公开监督”“制度规范”“靶向治疗”三者并存。在此过程中,市纪委监委着眼于“深”字,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并重,对相关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紧盯薄弱环节靶向治疗,督导责任单位完善制度规范,健全监管体系,构建长效机制。同时,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推动构建数据监管大平台,实现“一张网公开、一站式查询、一体化监督”,打破信息壁垒,推进信息共享,畅通监督渠道,强化社会监督。

为进一步规范信用评价在招投标交易、履约和监管中的应用,健全完善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机制。我市还结合省公共信用评价指标,积极打造信用信息大平台,推行招投标失信“黑名单”制度,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

据悉,开展招投标领域系统治理以来,我市已成功破获串通投标案件9起,累计立案侦查犯罪嫌疑人203名,涉及项目中标金额200余亿元,暂扣涉案款1.47亿元;行业监管部门立案135件,收缴罚没款692万元,暂停12名专家评标资格;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调查51件85人;起草、出台《达州市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9个。

“开展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是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工作大局的客观要求。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持续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推动解决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