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拜年

版次:08    作者:2022年02月25日

儿时,每年的正月初二,川东北一带的院子外边就会响起敲锣打鼓的声音。乡亲们都晓得,耍狮子的来了,于是,一个二个都拱出来,看稀奇看热闹,看狮子挨家挨户拜年。

乡亲把耍狮子的团队叫狮灯,一个团队大约十个人左右。

打前站的负责在主人家的门框上贴贺卡,贺卡是一张手掌大小的红纸,上面非专业地印着财神爷的像,左下角或右下角写有所属狮灯的名字,比如我们村里的狮灯就写上“石峡狮灯拜”。

第二个人提一只或者两只小小的红灯笼,以示庆贺,背上背一个不大不小的背篼,里面装的是纤子鞭炮(一种响数较少,威力不大的鞭炮)和拜年收获的香烟等杂七杂八的东西。贺卡贴好之后,打前站那个人就会燃放一挂鞭炮,表示狮子要来这一家拜年了。

第三个人就是笑和尚,头戴一顶弥勒佛模样的头罩,手上拿了一把扫尽玉宇万里埃的拂尘,时不时挥舞着,狮子会在他的引导下完成各项动作。有时候,笑和尚会思想开个小差,看到顽皮的小孩子,会用吊儿郎当的动作吓唬吓唬,遇到秀色可餐的少妇,会流连踟蹰,或绕上一圈,打个望,众人自是一片嘻笑声。

跟在笑和尚后头的便是团队的主角——拜年狮子了。拜年狮子的皮一般由黄色打底带点其他色的细碎花纹的棉布做成,狮头当然赶不上现在广东醒狮队的狮头那样精致逼真,只是大概像个狮头而已,背上从头到尾有一条圆圆滚滚的小黑布条,乃是狮子的背脊。狮头狮尾一般都由年轻人来干,因为这是力气活,耍狮头的人偶尔还可以或弯腰或站立自由切换一下,耍狮尾的人一直匍匐着,很是辛苦。

最后面的就是几个敲锣打鼓的,节奏轻松明快,极尽喜庆。锣鼓声中,笑和尚把蹦蹦跳跳的狮子领进了主人家的堂屋,先在堂屋里转两圈,然后在笑和尚的指挥下,头对着里屋,尾对着大门趴着稍事休息。

只见笑和尚拂尘一挥,全场鸦雀无声。他取下头罩,吼了起来,大体都是“一间屋儿四四方,主人家的银子用箩篼装”“一张桌子四个角,子子孙孙考大学”之类的吉言,话音一落,锣鼓又响了起来。笑和尚再将拂尘一挥,狮子就倒着退出来,以示对主人家的尊重。

随后,主人家会给笑和尚一两块钱或两包烟。遇到笑和尚和主人家比较熟悉的,主人家给了钱或烟之后,笑和尚赖着不走,狮子也不走了,要主人家添寿添财,外头锣鼓起哄似的敲得更响了,主人家这时一般都会笑着再拿些财物给他们。接下来就是扫圈,就是给猪圈驱邪气赶霉运,祈佑猪儿肯吃会长不生病,差不多就是头一个场景的复制。只不过笑和尚吼的是“狮子背上一条黑,你屋头猪儿日长千斤夜长八百”,当然,主人家又是要给钱或给烟的。扫圈这一项,用今天的话说叫非必选题,那些年大家生活都紧张,也有扫圈也有不扫圈的。

也有爱热闹的人摆谜语给狮灯猜,奖品是一条烟。记得一家外村的狮灯在我们院子里就遭遇了一次,具体摆的什么灯谜我忘了,他们左猜右猜上猜下猜,看了又看,猜了又猜,却还是猜不出来,就有点尴尬了。这时我父亲出来打圆场了,他当时是村支部书记,他说:“好了好了,猜不出来就算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领头的那个人赶忙说:“胡书记说得好,友谊第一,有二第二。”他一激动,说快了,把比赛第二说成了有二第二。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想起依然忍俊不禁。

狮灯拜年,农村还不是他们的重点,他们的花花肠子主要放在乡场上甚至县城里,那些地方摆摊的多,门市多,很多人好面子,出手也大方,给少了不好意思。一般到正月十五,狮灯拜年也就结束了。团队里就开始分钱分烟,一个春节下来,每个人要分好几大百呢。不抽烟的人分了烟之后,就低价转卖给小卖部。

后来狮灯开始没落,主要是狮灯把赚钱当成了唯一目的,再没有其他娱乐技艺。还有就是受外出打工潮的影响,多数精壮劳力转移到其他阵地,狮灯团队后继乏人,尽是些老弱病残,甚至有十二三岁的童子军,一看就给人一种临时拼凑的感觉,以至于有的人一听到耍狮子的锣鼓声,就赶紧把门关了,手儿抄起跟到看热闹。狮灯的热屁股遇到冷板凳,也只能徒喊无奈,悻悻而去。

□胡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