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藏个“急”字

□陈鲁民

版次:08    作者:2021年12月10日

提到一个稳字,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相关联想,如稳扎稳打,稳如泰山,四平八稳,稳步推进,稳定团结,稳中有进,稳重大方,稳定军心,稳定物价,稳住局面,稳产高产……凡此种种,均有稳固、稳重、稳妥、稳定之意。可是,您注意了吗,“稳”中却藏个意思完全相反的“急”字,可谓别具情怀,寓意很深,既有生活气息,亦不乏哲学意味,充满了相辅相成的辩证法,亦正亦奇的大智慧。这就是汉字的奇妙之处。

有些时候,稳是表面现象,心里其实急得很,如热锅上蚂蚁,却还要不露声色,作出若无其事的样子,那也是一种修养,一种道行,一种境界,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淝水大战,苻坚率领百万大军气势汹汹而来,前方正在鏖战,打得不可开交。敌众我寡,战势紧张,东晋主帅谢安心里急得七上八下,忐忑不安,但还是稳稳地坐在那里和客人对弈,落子如飞,无异如常,人称其为“大将风度”。这就叫“内急外稳”。

稳与急都是相对的,互为因果,互相转化。现在的稳是为了以后的急,稳是在打基础,做准备,积蓄力量,卧薪尝胆,心里可以急,但行动上还是要稳,一旦时机成熟,万事俱备,就会一飞冲天,大获全胜。司马懿在五丈原与诸葛亮对垒,知道蜀军粮草不丰,又是远道而来,难以持久,所以急于决战。他就稳守营垒,高挂免战牌,任诸葛亮用尽各种招数挑战,就是拒不出战。你攻我守,以逸待劳,果然他笑到了最后,取得胜利。这就叫“你急我稳”。

参加马拉松比赛,前半程要尽量匀速前进,以稳为主,不紧不慢,不急不缓,不显山露水,不急于出头,这样可保存体力,坚持耐久。而到了最后冲刺阶段,则要用尽吃奶的力气,奋勇向前,全力以赴,能多快就多快,能多急就多急。这就叫“稳急相谐”。

井冈山上,“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因为,红军将士“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让急急而来的敌军束手无策,最后只有仓皇撤兵,“宵遁”而去。你急我稳,偏不与你对上节奏,让你进退维谷,急也是白急。这就叫“以稳对急”。

该稳的时候,要稳如泰山,稳如磐石,一定不能急,急了就可能会犯冒险主义错误。不少问题都是急于求成的结果,急中生乱,急而失稳,教训十分深刻。它提醒我们,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无论干什么,只要急到失去理性,就会乱了方寸,乱了章法,欲速不达,适得其反。这个时候就需要急不忘稳,先稳住阵脚,稳定军心,然后再寻找机会,奋力前行。

该急的时候,要急如星火,急似雷电,“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若一味求稳,迈着太师步,四平八稳,磨磨蹭蹭,就会犯保守错误,失去战机,铸成大错。我国开始搞两弹一星时,正是困难时期,有人提议要稳一点,慢一点,等经济形势好转再说。好在我们的决策者和科技人员没有被这种意见所干扰,而是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克服千难万险,按计划研制出了国之重器,结束了屡屡遭受核讹诈的被动局面,也确立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

做事情要稳中有急,过于求稳,缺乏进取精神,可能会形成一潭死水,难成气候。还要急中有稳,越是急,越是快,越要注意稳,否则容易翻车出事,因而在急急干事时,要时不时提醒自己要稳当一点,清醒一点,以防急中出乱。

急如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稳似泰山屹立,砥柱中流。稳中有急,急里有稳,两相结合,互为补充,就没有办不妥当的事,乃为世间取胜成功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