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紧盯关键少数 做细做实“一把手”监督

版次:06    作者:2021年12月03日

(通川区纪委监委深入乡镇,督查月度监督任务落实情况。 刘颖/摄)

“你党性原则不强,特别容易‘心软’,是名副其实的‘好好先生’。”

“你疏于管理,平常轻视对职工谈心谈话,直接导致了下属数次违纪。”

“作为部门‘一把手’,你平时开展工作,存在自我要求不高、得过且过、怕担事的情况。”

在通川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日前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一条条辣味十足的批评倾泻而出,直面问题,毫不避讳,让现场领导班子成员“如坐针毡”。

这是通川区纪委监委做细做实日常监督,探索破解对“一把手”监督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把手”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的第一负责人,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长期以来,“一把手”监督普遍面临着“上级监督远、同级监督弱、下级监督难、社会监督弱”的困境。

为充分发挥“一把手”的头雁效应,通川区纪委监委围绕全市纪检监察557工作布局,将“一把手”监督纳入品牌塑造,按照“一县一品”的工作思路,从健全制度体系、强化常态监督、压实监督责任入手,着力构建全链条、全覆盖的监督格局。

扎紧制度“笼子” 提升监督质效

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制度建设是根本。通川区从强化顶层设计开始,制定了《通川区纪委监委关于紧盯关键少数、强化“一把手”监督实施方案》,明确公布了各级各部门“一把手”的权责清单、负面清单,进一步明晰了权力边界,规范了权力运行,确保“一把手”依法用权、秉公用权、规范用权。

健全廉政约谈制度。明确对各单位新任职“一把手”由局“一把手”开展任职谈话,纪检组长开展廉政谈话;明确局党组书记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及时开展约谈,对存在轻微违纪问题的及时予以批评教育、及时纠正。

健全“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机制。通过专项督查、随机抽查、现场问诊等形式开展靶向监督检查,加强“一把手”在落实主体责任、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重大决策部署等方面的监督,凡涉及“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的重大事项必须由领导班子按决策程序、议事规则集体研究决定,实行投票表决制,确保决定真正代表大多数人的意愿。

2021年以来,通川区纪委监委下发整改函80余份,17个单位“一把手”因履职不力被约谈,问责30人。

强化自上而下监督 压实责任链条

强化“一把手”监督,乡镇是重要一站。

“对乡镇纪委来说,最难的就是指出同级党委错误,并监督其整改落实。”金石镇纪委书记李丹沙说。

通川区纪委监委着力强化自上而下的监督,由区纪委常委带队督查,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当面提醒反馈,督促乡镇“一把手”坚决扛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压实乡镇纪委监督责任。

“此举不仅免去了中间诸多尴尬环节,还有效破解了乡镇同级监督绊手绊脚、瞻前顾后的问题,形成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的强大合力,有力推动党委落实主体责任,纪委落实监督责任。“通川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区纪委监委检查组到乡镇督查工作,让我们乡镇纪委在监督同级党委的时候,判断更加客观和准确,开展工作也更加大胆。”李丹沙对此深有感触。

今年,通川区纪委监委对所有乡镇进行了多轮全覆盖监督检查,反馈问题439条,已完成整改395条,监督质效显著提升。

不仅是乡镇,在通川,分管区领导根据巡察反馈意见约谈分管部门“一把手”,加强督促指导指出存在问题,压紧压实巡察整改主体责任已经成为巡察工作常态。

抓实常态监督 筑牢廉政防线

在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过程中,强化过程监督是关键一环,通川区积极构建全过程监督网,实现监督全覆盖。

“相较于以往的年底‘一锤定音’式大检查,我们现在更加注重日常工作落实情况。”通川区纪委副书记胡阳玲说,通川区纪委监委将监督过程拉长,将监督任务分解细化,通过每月制发月度监督重点任务清单的方式,少量多次逐步把“一把手”监督落到实处。

为强化“关键少数”自觉接受监督、严格用权意识,通川区纪委监委督促案发单位以案促改、以案促治;通过党组会议、职工大会开展主题教育,学习“周永开先进事迹”“蒲波案专题分析”等正反典型案例,组织收看达州市《阳光问廉》、通川区《阳光问廉》等廉政节目,观看“巴蜀清风”等反腐倡廉巡展,推动领导班子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锻炼,严守法纪底线。

“下一步,通川区纪委监委将继续做细做实‘一把手’监督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上下功夫,督促‘一把手’发挥‘头雁效应’,推动全区干部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绷紧纪律之弦,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通川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文莉萍 赵曼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