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8 作者:2021年11月05日
俗话说:“吃鱼不如抓鱼香”,此言不虚。任何曾经尝试摸过鱼的人才能体会到个中趣味,徒手将水中活鱼捉住入篓,这也是一种技能。探鱼、识水、手法、时机,缺一不可。悟性好、手感好者捕捉率高,容易抓到鱼,反之望水兴叹,徒劳无获。当你将一条正在游走、活蹦乱跳的鱼儿用手挡获抓住的那一瞬间,它企图挣扎逃出掌心但又被你捏得死死的那种成就感以及油然而生的惊喜是摸鱼时最大的乐趣所在。我年逾花甲,身手精力已不如当年。回想起儿时痴迷摸鱼,斩获颇丰的那些往事,仿佛就在眼前。
我9岁前在渠县天星镇草街子学校随父母生活,时值上世纪60年代初,全家七口人生活艰难:每月难吃一餐肉食,炒菜鲜见油星;饮食以稀饭粗粮为主,每顿都吃不饱。那时我在读三年级,每到周末、寒暑假,我早早完成作业后就随街上十几个小孩子一起到不远的沿渡河或鹞子岩一带的河沟、水田、水库里去捉鱼。有了收获就可以改善家中过于“素淡”的生活。我们一群小娃儿团结协作,挖空心思,各显身手,还真是练成了“抓鱼王”。
我们基本上都是徒手在水中摸鱼。主要选在浅水有鱼出没好抓的河边洄水滩、小河沟、堰塘边、水田凼。入了水中,从外向里、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双手拱圆呈抓握捧水状。慢慢向前推水渐进,指间稍留缝隙,后掌根触泥,十指探寻,反应快速。触鱼瞬间下压收掌有意识抓握鱼身,密闭十指,防备鱼儿漏掌脱逃。抓牢后再塞入腰挎的竹编鱼篓之中,便大功告成了。
一天,恰逢盛夏突降大暴雨,电闪雷鸣。许多人只顾着赶紧去收晒坝里的谷子,我灵机一动,背个大背篼,里面放一个大撮箕和锑盆及鱼篓,赤脚径直朝草街子大堰塘隔着一道丘梁的一个老堰塘狂奔而去。因我早已知晓该塘水快干了且偏僻无人涉足,肯定鱼大鱼多。遇偏斗雨时,鱼儿多冲上水并飞蹦到岸上坡地晒壳,这时下手正好抓个正着。果不其然,此时暴雨如注,山水横流。塘中草鱼、鲤鱼、白鲢、花鲢、团鱼、青鳝鱼等纷纷飞纵下水凼,许多鱼冲到岸上干坡不停蹦跳着。我麻利地逐一将其抓住并放入背篼之中。最大的一条鲤鱼重约十多斤,此时背篼已装了一半。我正着急如何将这么重的鱼儿背回家中,此时雨势减弱,大哥二哥奉父母之命找到这里,正欲发火斥责我,我用手指了篼中“战利品”,两位兄长立刻转怒为喜,上前帮忙。我们仨兄弟又用撮箕在塘凼中撮捞了更多的鱼儿,一会儿就装满了带来的容器。我们欣喜若狂,大哥立马回去报信请父母来增援,此次共抓获各类大小鱼上百斤,可谓从未有过的战绩。爸妈乐得合不拢嘴,急忙分装将鱼搬运回家中,个个都被大雨淋成落汤鸡。但心里那个高兴劲呀,真是不摆了。
第二年,母亲调至水口庙的城东二小任教,我跟随她到了水口庙生活。水口庙得天独厚,堰塘水渠众多,盛产稻谷小麦等,鱼类更加丰富。我继续发挥我的专长,在寒暑假期间一有空就出没于塘库渠田之间,每年摸到捉住的鱼达数百斤之多,很好地改善了家中生活。在水口庙这里我尝试了多种捕鱼的办法:笆折接鱼法。大雨天,在堰塘泄洪的龙孔出水口处用粗篾笆折拦截。鱼儿受粗梗篾条阻挡裸露蹦跳时,下手即可抓得放入篓中。箩筐捉鱼法。即在箩筐上部贯穿一抓握竹竿,另制一根约2米长带划钉的划水杆夹于右腋下从左至右入半水划弧,鱼儿被触到即刻沉底顿现浊水,以筐下压圈定再以手摸捉入篓便告成功。戽水捉鱼法。将一段水渠上下端扎死,再用盆桶等将沟中水戽干,鱼儿裸露无处可逃,再捕捉之即成。
到水口庙的第三年,刚放了暑假的第二天下午,我们仨弟兄在合力四队大堰塘里,共捉得鲜鱼百余斤,当晚弄了甲鱼汤吃,余下的剖了腌盐晾晒成鱼干,一直吃到过年。
□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