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为民 法治为民

——通川法院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

版次:12    作者:2021年10月14日

一段时间以来,通川区人民法院有机融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并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果的“试金石”,由此掀起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热潮。

“调解+审判”

助推审判质效大提升

“我都病到这份上了,他们还是不养我,我也是没办法才告他们的。”近日,通川法院成功调解一起赡养纠纷,为身患绝症的老曾了却了一桩心愿。

老曾今年79岁,育有四子,妻子因病离世后,老曾便单独住在农村老家。2016年初,老曾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老大和老三便将老曾接到城里生活,老二、老四却拒绝赡养父亲,才出现父子对簿公堂的局面。

鉴于该案的典型性和在当地的较大影响力,承办法官决定巡回开庭审理此案,还邀请了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当地村干部及数十位村民旁听庭审。“子女赡养父母不能附加任何条件,入赘子女的赡养义务,亦不可免除……”庭审中,针对当事人对赡养存在错误认知,承办法官进行耐心释理明法,严厉谴责老曾四儿子的推诿塞责之举,要求其承担起赡养义务。经过长达3小时的庭审,该案达成调解协议,最终由四个儿子轮流赡养老曾。

近年来,通川法院逐步建立多元化解纷模式,有效整合乡镇、街道及部门力量形成纠纷管理新格局,完善心理辅导、诉后跟踪、回访帮扶等工作制度,从调解、调查分析、情感判断、心理辅导等角度助力审判工作,引入社会力量合力解决纠纷,妥善化解双方矛盾纠纷。其中,家事审判庭摸索出“温情回访法”“现场实验法”“心理测试法”“法官寄语法”四种调解方法,让婚姻家事纠纷调撤率达68%以上。

同时,该院牢固树立“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司法理念,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提升法官的司法能力、辩法析理能力及文书写作能力,杜绝发生“人情案”“关系案”,全面提升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以积极主动作为回应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新期盼。

送法下乡

实现司法服务全覆盖

老曾的赡养纠纷案不仅是通川法院高效审判工作的缩影,更是司法服务全覆盖的重要体现。

该案中,由于老曾居住地偏远,且本人行动不便,法院一改“坐堂问案”的庭审方式,实行巡回审判,让旁听群众目睹审理全过程、了解法院审理案件的程序。今年,通川法院直面基层的司法需求,开展巡回审判34次,法官深入偏远地区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当庭调解、当庭结案,以最直观的方式向基层群众宣传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此外,今年通川法院以“送法治宣传服务下乡”“百名法官进百村百企”为主题,先后开展法治宣传10余场,深入乡村、社区和企业宣讲《民法典》,宣传禁毒、环保、非法集资、网络诈骗等相关法律知识。同时,针对群众较为关心的家庭纠纷、劳动争议等问题,法院现场设立法律咨询点,接受群众咨询60余次,解决群众具体问题,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

除了各类法治“赶场”活动,通川法院还提供了“点对点”“订单式”上门服务,确保打通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针对群众,该院以“我当一天网格员”活动为契机,组织全院干警深入乡村、社区,走进千家万户“点对点”开展入户法治宣传,普及相关政策、收集群众意见、解决群众所盼;针对企业,通川法院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构建法企对话平台,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助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罗未 见习记者 兰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