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6 作者:2021年10月14日
田园,是一幅画,一首诗,一首歌,一直荡漾在我心中。
少时,义无反顾往前走,去寻觅诗和远方。不想,愁肠百结惊回首,魂牵梦绕依然是故乡——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老屋,故乡的田园。
“凌寒冒雪几经霜,一沐春风万顷黄”。春天的田园,以灿烂如织锦的油菜花为代表。那耀眼的金色似乎无处不在,或大片相连,阡陌纵横;或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或状如棋局,布于菽麦桑田。我偏爱梯田梯地的菜花。那一梯一梯等高形成的线条,如诗,如画,如琴弦般美妙。杏花、桃花、李花、梨花也一起凑热闹,使春天的田园更显五彩缤纷、姹紫嫣红。
夏秋的田园,最美莫过于稻田了。夏日青青——日兼梅雨落,山接稻田青;秋日黄黄——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更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田高下如棋局,几点鸦飞与鹭飞。处处诗情画意,人人心旷神怡。
淙淙溪流,蜿蜒到农家。缕缕炊烟,袅袅绕山间。田间小路的幽静,瓦楞小屋的温润,和谐安祥的乡野,构成超凡脱俗的阆苑仙境!
千百年来,无数先辈与土地田园相伴,把农耕文明推向极致,创造了绝美的田园风光,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田园风光,是无数代崇尚自然农法的人们在土地上精耕细作,雕刻而成。
田园风光,让我们真切地感受乡村的美丽,感受土地的厚重,感受农耕文明的脉搏,感受民族最浑厚的呐喊,感受中国农民最纯朴的执著与坚韧。
时代在变迁,一切都不可能是旧时模样了,可人们对逝去的有些东西总是十分留恋。多少人至今还向往古代诗人笔下的田园生活: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张旭的“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唐代崔道融笔下的牧童穿越千年时光,依然活灵活现——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那种恬淡闲适、悠然自得的农家生活,为历代骚人墨客津津乐道。其实,多数欣赏农家乐的人并不知道农家的怡然自乐只是表面光景。还是这个崔道融,写下了农人的艰辛——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知道了这一点,还以为农家真有那么优哉乐哉吗?
田园在变,田园风光也在变,不变的是我们的乡愁,是融进我们骨子里的对故乡的眷恋。这种眷恋是如此永恒。其实,这是对我们自身的留恋,对我们逝去的青春的留恋,对人生的留恋,对生命的留恋。
□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