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寄语

□段绪兰

版次:10    作者:2021年09月17日

白露过后,田城的桂子就迫不及待地吐露芬芳,丝丝甜甜的桂香在空气中飘荡,田城总是会以这样既浓烈又清雅的方式迎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的到来。

中秋节对于寻常百姓而言,是跟春节可以相提并论的传统节日,因它代表着亲朋好友团圆的美好寓意。而中秋之夜,天上那轮皎洁的明月,从古至今,曾令多少文人骚客,借景抒怀,望月相思。一首首,一阙阙或伤感、或雅致的诗词佳句跃然而现,传颂千年,让中秋这个特殊的节日被赋予多情而浪漫,温暖而忧伤的情怀。正所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于古今文人,中秋已不单是一个节日,而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升华。于饮食众生,中秋则是一半烟火,一半浪漫。

岁岁年年月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时光的流逝,境遇的改变,每个人过节的心情就会大相径庭。记得小时候,因经济水平有限,物资相对匮乏,许多家庭平常难以吃到的糖果、糕点以及肉类,只有在意义重大的节假日,家里才会有所准备。所以,每当桂花盛开时,小孩们对中秋的向往与期待就会日益浓烈。每年节前,乡下表姨就会给我们送来她用自家种的糯米打得白白糯糯像月亮一样圆润的大糍粑和用棕叶包裹的黄黄的、香香的像菱角一样的粽子,以及一些新鲜的花生和果蔬。这些带着清香田园气息的原生态农副产品,是表姨家对我们家深厚的情谊。而作为回礼,母亲也会从商店里买些香脆的芝麻冰橘月饼,白糖和猪肉等一些乡下比较稀罕的商品送给表姨家。每年这时,一条街的邻家都会有乡下的亲朋来往互赠节日礼品,这些东西不多也不对等,但这种礼尚往来的走动交往中,让亲情与友情在质朴与温暖中得以延续与升华。一条街在节日氛围中,无论贫穷或富裕,都会在烟火升腾中吃着糯糯的糍粑和甜甜的月饼,享受着这份难得的相聚与欢悦。大半年辛苦劳作的疲惫在亲朋好友的觥筹交杯中得到释放与舒缓。

酒足饭饱后,夜幕降临,一轮明月从天边升起,大人们开始在宽阔的庭坝中准备好花生瓜子,摆上月饼,准备赏月。当皓月当空,深邃的天空,月明星稀,月圆如玉盘,清辉如华,桂子暗香浮动,秋虫在草丛中欢唱。在清幽的白月光里,大人们天马行空地侃着大山,谈论中述说着对远方的亲朋好友的牵挂以及无法相聚的遗憾。车稀马慢的岁月,所幸明月普照关山万里,天涯不能相见的人们,共同仰望一轮明月,把所有的祝福与相思都寄语于它。此时的明月仿佛就是一个传递信息的邮差和联络情感的纽带。大人们的伤感无法影响小孩们的欢乐,他们有的嬉戏欢笑,有的则沉浸在姥姥的神话故事里,直直地望着那轮明月,想象着嫦娥会不会因为月宫的清冷,而带着玉兔飞奔下凡,重返喧闹的人间呢?

多年以后,当父母已去,孩子工作后,一个人再过中秋,心情却是另一番感受。经济的快速发展,成就了城市的繁华。高楼林立的夜晚,车流喧嚣,华灯闪烁,被高楼遮蔽的明月我们已无法随时仰望。高楼方寸窗前的赏月已没有过去青瓦庭院中赏月的那种清幽和娴雅。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丰富多彩的夜生活,让被生活困顿在钢筋森林里的很多人已没有时间和闲情雅致再去赏月。因为微信可以表达所有的情感与祝愿。但每年只要有月亮的中秋,我还是会赏月。再次仰望那一轮明月,月还是那轮月,我已不是当年的我。历经岁月沧桑,看淡世事变迁。我在磨砺中坚强,在坚强中成熟,让中秋明月之光洗净铅华,随性而活。愿今年的中秋明月再现,让我能在美丽的白月光中感恩生活,送出祝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