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7 作者:2021年08月16日
牟永大牺牲前遗像
在达州市档案馆,社区记者见到一位身穿长棉衣,戴着脚镣手铐,表情沉着坚毅的革命烈士临刑前留下的珍贵照片。他就是在敌人面前宁死不跪、坚贞不屈的党的地下工作者牟永大。
追求进步仗义执言
据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牟永大,又名牟蕉联。1905年9月9日出生于达县蒲家场(今通川区蒲家镇),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
1919年,牟永大小学毕业后考入绥定联合县立中学。牟永大受“五四运动”的感召,求知若渴,积极阅读进步书刊,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同许多进步青年学生和进步教师一起参与“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抵制日货”的斗争,进行罢课,游行示威。为抵制日货,他将自己原用高价买来的日货,当众烧毁。他谈吐幽默,富有鼓动性,经常在师生中宣传新思想,鼓动男子剪辫子,女子放脚。为了表达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他时而直呼革命口号,时而含蓄影射,抨击时弊。一些人对他不理解,呼其为“二疯儿”(他在家排行第二)。他并不为此气恼,反倒觉得这是个“护身符”,便在一些公开场合装疯癫,以此为掩护,进行新思想、新文化的宣传活动。
牟永大性情刚烈,为人耿直,富有正义感,仗义执言。一次,他同柏颖阶、陈历楷等同学上街买东西,陈历楷吐口痰不小心溅到了当时驻防达县的团长范哈儿(范绍增)的“大少爷”的鞋上,范仗势强迫陈历楷用嘴将口痰舔干并用手帕擦净。牟永大见范欺人太甚,便与其辩论。范有恃无恐,揪住陈历楷便打。牟永大挺身而出,一阵痛击,打得范抱头鼠窜而去。同学们特别是一些家境贫寒的学友,无论谁挨了打或受了委屈,都愿意向牟永大讲。凡是他认为被欺侮的同学有理,便发动组织一些有正义感的人给对方予以回击。
牟永大在胞兄牟永正的影响下,喜欢读书,爱探讨问题。在第五学期时,就成为联中激进的民主主义战士。也正因为这样,他被封建卫道士、联中校长胡挽澜(拔贡,渠县人)挂牌开除了。牟永大刚正不屈,与胡论理,砸了牌告,愤然离开了联中。
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活动
牟永大回到家中,经时任达县教育局视学的戴治安安排,先后在黄都、蒲家等地小学教书。他利用教书的机会,继续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反对旧思想、旧文化,捣毁神像,宣传婚姻自由,经常在场镇演出文明戏。牟永大在戏中大多是扮演农村老太婆。
不久,牟永大离开达县去成都,劳碌风尘,浪迹成、渝,备受艰辛。1924年,经其兄牟永正的引荐,进入南京法制学校读书。1925年去上海,在去上海的途中,经陈树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到上海后,他先后在闸北、吴淞一带从事革命活动。不久,随大专院校学生去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请愿,遭到镇压,请愿学生张同衡被军警当场枪杀,其他凡是参加请愿的人都受到军警的鞫讯和监视。在这种情况下,牟永大又到了上海。党组织安排他到一个由日本人创办的纱厂里去从事工运工作。
为了麻痹敌人,隐蔽自己,他住的是50两银子一个月的小洋房,还特地使用了一名听差。这名听差是一个名叫“大华”的青年,是牟永大培养的共青团员。从事工运工作不久,由于叛徒告密,敌人来抓牟永大,大华机警地先将他藏在一个破旧的大沙发内,上面用两张报纸盖住。特务来后,大华对他们说:“他刚刚下楼,说是去哪里开会,怎么你们没有碰见他吗?”特务们一听,像发了疯似的,直往楼下追去,牟永大迅速下楼逃离了险境。
1926年,牟永大从上海回到四川,辗转经成都、重庆、合川回到达县,经戴治安安排在蒲家“五高小”任教。此间,他同牟永正、江仁安、赵孟明等进步教师一起,积极宣传共产主义,揭露地主豪绅剥削人民的本质,怒斥封建军阀、官僚欺压人民的罪行。校园中响起了“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歌声。牟永大和江仁安等还带领学生去庙宇砸菩萨,破迷信,在蒲家场揭开了向封建神权开战的序幕。
尔后,牟永大一直以教书为掩护,在蒲家、魏家(今魏兴)一带积极组织农民协会,发动农民抗捐抗税,开办夜校,向农民灌输革命思想,积极发展共青团组织。他在向学生和农民宣传革命道理时,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形式,或把他们召集在一起,或是个别谈话。在个别谈话时,先问其家里有多少人,有多少田地房子,一年生活情况怎么样,为啥没有吃穿,叫其找根源,启发他们认识到这是在反动统治下,军阀、官僚、地主、豪绅剥削压迫造成的。接着他又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沙皇的反动统治,打倒了地主阶级和资本家,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工人农民掌握了政权,当家做主,人人有饭吃,个个有衣穿,工农子女都能上学读书,你看这多么好啊!现在我们中国也正在朝着这条道路走。他号召大家要团结起来,参加组织。年轻的参加共青团,年大的参加农民协会。如彭席儒、方登基、冯尚志、徐银光等,就是在他的培养教育下参加了共青团,有的后来还参加了红军。他把这些青年、农民组织起来后,进行了反苛捐杂税等斗争。
牟永大的这些革命活动激怒了敌人,遭到了坐镇达县的军阀刘存厚的通缉。于是,牟永大化名刘颖达,到柏颖阶家里隐蔽了一段时间。
1930年12月,中共川东特委通知县委的主要负责人王炎离、陈克农两人到万县另有工作。后根据黄芸生、陈长庚、牟永大等人的意见,川东特委又决定留下陈克农代理县委书记。随后,牟永大到了成都,通过在范绍增部供职的同学夏执忠的关系,食宿在军营。不久,便与当地党组织取得了联系,投入革命活动。
视死如归英勇就义
1933年底,红军撤离达县,范绍增部进驻达县城。牟永大遵照中共川陕省委的指示,随夏执忠返回达县。当时任达县县长的李绍乾也是蒲家场人,牟永大通过他的关系,到县政府任助理员。牟永大任职后,想法把柏颖阶调到县农民贷款处文书股作主任。在党组织的部署下,1934年,牟永大与柏颖阶一起,秘密组织了党的外围组织——绿衣社,其名意在避免赤色字眼,麻痹敌人,故意与蒋介石的“蓝衣社”相混淆,以免引起特务们的注意。
绿衣社的主要任务是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部队侦察敌人情报,筹集武器弹药。绿衣社下设两个组,牟永大和柏颖阶各负责一个组。要求每个组各发展3人,以下每人再发展8人,然后设立联络人员。牟永大一再叮嘱大家要严守秘密,组与组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不准发生横向联系。每个成员必须想法弄一支手枪。牟永大那个组的人,枪很快就配齐了,而柏颖阶那个组才联络到一个人,弄到一支枪。于是牟永大便派柏颖阶回乡联络发展成员,想法搞枪。
就在这时,1934年5月30日,杨森部队副师长罗君彤(时驻防达县城)以“曾任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的罪名,将牟永大逮捕。在狱中,敌人对他日夜审讯,用尽酷刑,如“坐老虎凳”“吊鸭儿凫水”“烧八筒花”等,更惨无人道的是“背火背儿”(将装有炉火的铁皮桶捆在牟永大的背上,一边扇火,一边审问),尽管牟永大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但他始终没有屈服,没有向敌人吐露党的任何秘密,敌人得到的只是义正词严的痛斥。
牟永大被捕后,党组织曾多方设法营救,但都没有成功。
敌人将牟永大关押审讯了半年多,在一无所获的情况下,决定将其处决。1935年农历正月二十六(公历3月1日),罗君彤亲自提审和判决牟永大。在刑场上,罗叫牟永大跪下,牟永大立而不跪,并向敌人大声吼道:“你们的末日也快到了!”随即被罗君彤枪杀于达县城南门河坝,时年仅30岁。
临刑前,牟永大的亲属用30块银元买通狱卒,请人为他照了像。这张戴着脚镣手铐、一副铮铮铁骨、从容赴难的共产党人英雄形象的照片,成了珍贵的革命文物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多次在达县、大巴山各地展出,激励着无数的后来者。□达州日报社社区记者 谯继
(本文参考了《党史博览》《达州红色故事》等文献。照片由市档案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