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作者:2021年06月25日
州河之畔,夏日凉风吹散了连日酷暑炎热;凤凰山前,骤雨初歇后的群山苍翠连绵。
佳时待嘉宾。6月24日,“践行‘媒体+文创’多元发展之路 党报当先锋”峰会暨全国百名党报社长(总编辑)红色达州行,吸引了中央媒体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媒的社长、总编辑、报界精英共100余位赴会。他们将目光聚焦达州“媒体+文创”的高质量发展,在巴蜀大地的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感受达州人民沁润在青山绿水中的美好生活,共同探索新时代下党报的发展之路。
媒体+文创 515艺术创窟获赞全国一流
6月23日,“践行‘媒体+文创’多元发展之路 党报当先锋”峰会暨全国百名党报社长(总编辑)红色达州行启动仪式,在自然风光秀丽、文化氛围浓郁的515艺术创窟举行。
曾经的军事禁地,如今的文旅胜地。古朴的亭阁和观景步道掩映于茂密的林木之中,蜿蜒的洞耳河畔依次镶嵌着樟园、黄桷园、尔雅堂、入驻艺术家工作室、临江园、七贤堂、艺术大酒店以及洞窟美术馆1、2、3号馆,河对岸是艺术培训中心和青少年洞窟美术馆。515艺术创窟的华丽绽放,让参加全国党报社长(总编辑)红色达州行的媒体人一行赞不绝口。
当天,举办启动仪式的2号馆正在举办“城市之间”——成都·文轩美术馆与达州·515洞窟美术馆馆际交流展。一进馆,映入眼帘的画作和雕塑,或黑白墨道,或彩色缤纷,或气势磅礴,或意境幽然,抽象为形,浑然天成又自成一派。艺术家们将多年的生活感悟和生命体验融会于此,形成了一部中国当代的艺术史。
515艺术创窟带给媒体人的震撼,不仅仅在于这些极美的艺术品的视觉冲击,更在于它成功开创了新时代下地市级党报积极探索发展“媒体+文创”先河。“现在我们传统媒体正处在一个‘多事之秋’,达州日报社开创这么一个艺术中心,也给了我们启发和借鉴。”巴中日报社记者李云良说。
“这是我参加这么多次媒体峰会中,见过最高大上的一个会场,我们在开会的时候可以欣赏到那么美的艺术作品。515艺术创窟在地市级绝属一流,古人有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你们可以兼顾天下了,非常不得了。”商丘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刘道明如是说。
寻红色印记
践行媒体人红色文化传播使命
在绿荫掩映下,通川区罗江镇神剑园内一座古色古香的传统四合院格外醒目,穿过一条林间小道,张爱萍故居便映入眼帘。
6月23日,参加全国党报社长(总编辑)红色达州行的媒体人来到此次红色文化行的第一站——张爱萍故居。故居正堂建于清光绪年间,整个建筑坐北朝南,是传统的歇山式全木质结构楼房。1990年10月张爱萍将故居捐献给地方人民政府,2010年1月5日张爱萍故居重新修缮后对游客开放。故居内陈列实物、图片和将军摄影、书法作品等,再现了张爱萍将军的革命历程和光辉业绩。2003年5月,张爱萍故居被达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达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6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沿着神剑园继续上行,便抵达了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一个个记录着红色历史的展馆中,一件件陈列品无声地诉说着先辈的丰功伟绩。通过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参会人员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烽火岁月。
百年征程,巴蜀大地上红色文化的参天大树比比皆是。每到访一处红色地标,人们都会在心中种下一颗红色的种子。当天下午4时许,参会人员来到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该馆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艰苦、战绩最辉煌”的反“六路围攻”中的决定性战役——万源保卫战而建的专题性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与会人员了解了万源市这一段光辉的红色历史。
永不磨灭的勋章是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革命先辈是激励后人不断开拓创新的榜样。“达州不仅自然风光秀丽,红色文化还如此丰富。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学习信仰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把新闻人的使命扛在肩上,用严格的尺子衡量自己,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振奋精神,只争朝夕,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引领传统媒体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谈及参观感受,平凉日报社《平凉周刊》主编秦玉龙如此感慨。
观巴山賨韵
绿色之行品美丽达州
被誉为“迎接四川第一缕阳光的地方”的八台山、“中国硒部茶园走廊”的茶文化小镇、“中国药乡”的巴山大峡谷……除了红色文化底蕴浓厚,达州的生态旅游资源也极佳。近年来,达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箴言,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优势,依托青山绿水,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蹚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新路子。
蓝天白云下,蜿蜒的山路宛如一条玉带,盘绕在八台山上。八台山位于万源市东南部,主峰海拔高达2348米,因地貌成层状梯级递升八层而得名。八台山已成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地、国家创5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云海、日出、雾岚是八台山的三绝,有‘川西有峨眉,川东有八台’之称。”24日上午,听着导游的讲解,与会人员登上了八台山顶,一览群峰荟萃。
在万源茶文化小镇,人工开凿的小溪随着与会人员的步伐流淌,营造出动静结合的意境。道路两边是连片的仿古建筑,站在仿古戏台上,一远眺就能看到远处连绵的青山。亭台轩榭、文化广场、游山步道等设施镶嵌其间,相映成景。茶叶展销、餐饮民宿、娱乐购物等特色商铺分区布局,体系完备。“品茶,游园,休闲舒适相得益彰。”人民网张春江感叹。
24日下午,与会人员一行来到大巴山南麓,地处宣汉县东北部山区,成都、重庆、西安“西三角经济圈”腹心地带的巴山大峡谷,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秀丽风光。“八台山和巴山大峡谷,以自然景观雄奇秀丽闻名,同时又拥有厚重的红色文化积淀,是诗歌创作的理想乐园。”采风期间,与会嘉宾感受了绿色之行的自然之美,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最美的文字,赋予八台山和巴山大峡谷更多文化内涵,向世人展示巴山深处这一绮丽的自然瑰宝。
达州之美,不仅在于秀美的自然山水、深厚的历史文化,还在于达州人民不断开拓创新、敢于争先的拼搏精神。擘画发展蓝图,描绘美丽前景,达州将带着来自全国各地媒体人的全新印象,不断跑出发展“加速度”。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曼琦 田乙斯 张海涵 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