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里有花有故事

版次:08    作者:2021年06月04日

□曹昌琼

开江无江,坝子却有几个,“川东小平原”因坝而叫响。一坝的花,一坝的故事,促成了坝上的诗和远方。

数千年来,坝上人儿,勤奋耕耘于锦绣田园上,世代耕种一种植物,叫作庄稼,勤劳使丰腴平坦的坝子耕种有收、颐养有方。宝塔也有无奈之时,在执拗不过老天时,宝地就成为遇旱则枯、有洪即涝的苦焦之地,坝上期望落空是常事。春风浩荡,不怕苦的开江人,建造了川东最大人工湖——宝石湖,对付了干旱;河流疏通,一泻千里,解决了洪灾。千年一成不变的田园坝子,有了思想,庄稼不再是坝子上唯一的主题。农事变花事,荷花、油菜花、桃花、梨花、李花……在川东小平原肆意喧哗,坝子成了花的海洋,笃实了“巴山小平原,魅力小天府”的美誉,世代芳田,有了新的、更艳丽的色彩。

海海漫漫的荷塘,红的、白的、粉的、紫的,为着博大、自由和高贵而开放,也为着宝塔坝人那种于世固有的贫瘠、辛酸、蹇涩和祥和、安乐而开放。万亩荷塘仿佛一张华夏地图,热烈奔放的大小荷花,犹如碧波上镶嵌着五颜六色的图案,催生了人的激情和热望;“黄金花海”一望无涯,开成铺天而来的金色希望。花,为宝塔坝,为开江赋予了新的内容。这片洒满红军将士血汗的土地,不只赋予了荷花姿色,更盛产革命志士。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员惨遭屠杀,为发展四川的革命力量,受上级党组织委派,共产党员王维舟来到开江,在普安坝子建立了“中共普安宣特支”,在广福乡,每天走街串巷,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秘密组建游击武装。于1929年,建立起广福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广福特支”。1931年夏天,由王维舟参与组建的广福游击队,正式改编为“川东游击军第二支队”,这支部队采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打土豪、除恶霸,消灭民团,伏击军阀武装。打土豪的道理,分田地的口号,引起了群情激奋、谷应山鸣。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发展到两千多名成员,建立起以广福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1933年10月,以刘湘为首的四川各路军阀,调集二十万兵力,向川陕革命根据地发起“六路围攻”,妄图将川陕红军“一网打尽”。10月底,川东游击军与红九军主力部队并肩作战,在开江宝塔坝与敌军先头部队激战六七个昼夜,歼敌数千名,拉开了反“六路围攻”走向胜利的序幕。宝塔坝战斗结束后,川东游击军正式改编为红三十三军。这支诞生于开江的红色劲旅,血染了开江这块不屈的土地,为坝上留下一段不灭记忆,踏上了新的征程。

我在镇上读书时,每次经过徐彦刚家,总要望望那块高悬的“光荣之家”,却并不明白这一家人光荣在何处,终憋不住谜团困扰,问父亲,“他家徐彦刚能干得很,跟毛主席一起打过仗,还是一个大官,但是牺牲了,转来不成了。”好大的官?有着如何惊心动魄的经历?又成了心中继续探究的谜!徐彦刚曾任红三军九师师长,红三军军长,红1军团参谋长和湘鄂赣省军区司令员等职,被歹徒杀害时,年仅28岁,荷塘边的陈列馆,第一次为我详释多年的困扰时,我全身血脉贲张,多重情感齐涌,潮湿了一颗敬仰之心,对“光荣之家”这几个字也多了些明白。

1937年,朱德沉痛地写道:“彦刚同志的牺牲不仅为本党一大损失,亦为中国革命之重大损失,但精神不死,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光荣一页矣。”周恩来1939年冬在苏联莫斯科会见秦化龙时说:“徐彦刚是个好同志,是我军一个精明能干的高级指挥员,他牺牲太早了,你们应该写些文章纪念他!”1982年,聂荣臻在一封信中对他作了高度评价:“徐彦刚是位好同志,一贯作战勇敢,工作积极,功勋卓著。”

唐在刚,幼小就熟悉的名字,竟然在书上看到,我激动地举起书满教室跑,“你们看,唐在刚被写进书里啦……”同学们不明白,等我停下,一窝蜂围住了我。听说毛主席亲自给他父亲写过信,曾轰动过十里八乡。那时,我同样不明白,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怎样的人物,又有怎样的故事,值得这么多人为他点赞评说。少不更事的我,笃定只有了不起的人物,才能被写进书里,

唐在刚确实是家乡的骄傲,有学历,家境殷实,为了全中国人民的幸福,他不但变卖家里的田产,支持革命,更劝说家里人要勤劳,尤其要善待周围的贫苦人。1928年,受党组织的委派,唐在刚来到江西,在赣东北地区,协助方志敏领导农民暴动,扩大农民武装,并与方志敏一同指挥红军,攻克赣北战略要地景德镇,开辟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红军主力部队长征西进后,担任赣东北特委书记的唐在刚,坚持留在闽浙戆苏区,带领一小支部队开展游击战争。1935年7月20日,由于叛徒告密,唐在刚遭到敌军的包围,面对敌军的劝降,他毅然击毙叛徒,高呼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将最后一颗子弹,射入自己的胸膛,血染苏区大地。

红色战争年代,众多出自开江的革命家,走向大江南北,成为党的重要领导人。解放后,浸润过共产党信念的这一方热土,依然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人才。“开江县红色文化陈列馆”,就建立在父子两人都曾担任过杭州市委书记的王平夷、王国平的故居,与花相伴。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所有革命志士,应该与陈毅元帅一样,希望所有的花,都在岁月中优雅开放。如今,一坝的花、一坝的笑、一坝的灿烂,有声有色,蜂飞蝶舞,为革命献身的他们,一定无法抑制欣慰之笑吧!

山、水、花、故事,构成一坝不平静的历史和丰富多姿的景色。花同人心,心怀信念,这一片红色土地上,每一朵绽放,都蕴藏着希望,都是血染的风采。相信这一坝花,会继续编织开江史上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