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7 作者:2021年05月28日
记忆里,我们这城市的水表,好像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安装的。在那之前,单位是每户人家统一收水费,于是这家人多,那家事多,大家用水便是稀里哗啦,直到安装上水表后。那年代家家都不富裕,用水很节约,洗衣服的水拖地,洗菜的水浇花,利用到无可浪费。
最初的水表安装在室内,厨房水槽下面,横接在水管上,铁壳膨隆圆形,表面是透明玻璃,便于读取数字。中间有个齿轮,上面一圈小指针,红黑两色分列两边。打开水龙头,齿轮和指针根据水流量转动,红色指针转得飞快,黑色指针慢吞吞,如同秒针和时针的差距。
收水费是根据这次水表数,减上次水表数,得出用水量,一般以“吨”为单位。有一个专门抄水表电表的人,每月那几天家家户户敲门,提着手电筒猫腰读水表,然后记录在本本上。也有的不愿别人进门,自己在门上贴一张表,按时填用水量。这时候红色指针可以忽略,只看黑色指针的读数。
那时候的水表不甚敏感,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水缸,主妇们有一套用水经验:把水龙头关到足够小,出来的水滴滴答答,但指针却可以不动,这叫“偷水”。这是一个技术活,龙头关太紧滴不出水,稍微松一点指针又转动,达不到目的。主妇们常常是关一下水龙头,然后蹲下去查看水表最小单位的红色指针,如果在动,就再拧紧点,反之则松一点,往往反复数次,才能达到最满意效果。
小时候谁没用过大人滴在缸里的水?而且我们也学会了用水后保持水龙头滴水,而水表不转动的技巧。记忆暴露年龄,现在的年轻人哪里知道水表曾经安在家里,而不是统一安在楼层的水电箱,可以网上缴费。
别小瞧这积少成多的力量,半天一天下来,水缸的水足够家庭淘米淘菜、洗脸洗脚。但是问题来了,家家户户抄录的水表数总和,比整幢楼大水表的数据少,于是每吨水的单价就要提高。矛盾产生了,每个人都叫屈,不承认偷过水,埋怨这家不自觉,那家太过分,争吵随之而来,需要自证清白是件麻烦事儿。当然,科技进步会消除这些麻烦,现在的智能水表,再无这种捡便宜的机会。
朋友们一定奇怪,赵医生怎么突然写关于水表的文字?概因前段时间参加政协培训,听复旦教授讲授“敏捷治理”概念,课件中引用事例:上海独居老人家中水表12小时不走,系统会判断老人出事,自动报警,社区人员及时上门查看,使独居老人的安全指数大大提高。暗想,几十年前如果有这项技术,主妇们的操作,工作人员怕是要跑断腿。
座中一学员,听到此处黯然神伤:父亲去世后母亲独居,三家子女轮流每天看望,该他轮值那天有事耽搁,第二天进门发现母亲去世,床上一片狼藉,想必老人经历了痛苦的挣扎。他为此深深内疚,念叨如果他们小区有此技术设备,母亲或许可以得到救治。
不由得想起,多年前一个夏日,父母单位一位独居大爷,因病猝死家中,被人发现异常,是因为苍蝇疯狂地般涌进他家。破门而入后,发现死者保持着奋力爬行的姿势,距离大门仅数步之遥,此景让人不甚伤感叹息。
我们这代人,其实真的很幸运,赶上了和平年代,赶上了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比父辈少遭受了许多苦难,比子女享受了更多惊喜。很多东西对我们,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比如电脑、手机,比如高铁、高速公路……倒回去40年,叶永烈在《小灵通漫游未来》中描绘的未来世界,只怕赶不上现代社会的发达繁荣。
所以,我无不庆幸,科技的高速发展,对于人到中年的父辈,带给他们的,是难以驾驭的惶然迷茫;对于子女,是坐享其成,缺少苦尽甘来的喜悦;只有我辈中年,见证、参与、享受其中。如同一部冗长的电影,老人从头开始,还未到精彩部分,已经摇摇欲睡;孩子们入场晚,精彩已经过半;而我们省略了平铺直叙的前缀,直接进入到高潮部分。
据传杭州杀妻案的侦破,也是因为发现凶手家中水表异常转动,从而抽丝剥茧找到证据破案。小小水表,在科学的智能管理下,有如此大的功效。水表转动,就像时针带着岁月转动,相信我们的生活,在科技赋能的作用下,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