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贾家寨

版次:08    作者:2021年05月21日

贾家寨上的石洞

贾家寨

在古宕渠今渠县城西部,有一个千百年来充满着神话般传奇、总令人神往的神秘古寨——贾家寨。

天下各式各样的古山寨太多,本不算什么稀奇。而别具一格神秘奇特得常被人称道的并不多,贾家寨便是这其中之一。贾家寨自然景观奇特、文物遗存丰富、传奇故事神秘,具有“岛幽、寨险、洞奇、水特”的独特魅力。到过贾家寨的人,常会被眼前的贾家寨所震惊,总有不同寻常的感受和收获。

贾家寨位于渠县原青龙今渠北镇山坪村,距县城直线距离仅约四公里。其三面环水,一面与陆地相连,环境幽静、林木秀美。流江河与岩溪河交汇相拥环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半岛,名叫山坪半岛。整个半岛从北到南由高到低总面积约两平方公里,北部地势突出的高地称贾家寨,南面河谷阶地称叶家坝。在陆上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半岛耕种业发达,适合人类居住。在与外界隔绝的条件下,这里可屯兵、可集粮,靠自身生产潜能可养活上万人,实现自给自足。特别是可以在战乱时期与世隔绝中,靠自身能力维持基本生存,成为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

贾家寨向东北几百米处是流江河支流岩溪河,数百米远的对岸便是桃花岛和白鹤岛。桃花岛因岛形如桃花,春季又多桃树,遍野桃花、落英缤纷而得名;白鹤岛是因地形似一只白鹤亮翅,又常有成群结队的白鹤在此地河沟觅食栖息而得名。这一带气候湿润,四季林木葱郁、百花争奇斗艳,常被烟霞和云雾笼罩,给人一种仙山云海如临蓬莱仙境的梦幻感觉。

贾家寨山寨险奇、易守难攻,不仅是古宕渠也是整个川东最著名的古山寨之一。贾家寨中心山寨矗立在山坪半岛西北端,一寨四梁,包括贾家寨梁、雷家寨梁、磨子山、狮子岭四个山岭。整个中心山寨的面积仅有几百亩,却植被茂密,水土保持丰富,遍地可种庄稼,发生战乱时能集中驻扎躲避。如果是临时避险,可住上数万人。贾家寨地势并不高,中心山寨海拔仅三百五十多米,但与周围地势低洼的河道和河岸坡地阶地相比,却显得奇特突兀、与众不同,隔河就能望见这个被河流和绿树环抱的古寨。以贾家寨为中心四个山岭又形成四个相对独立而又连为一体的山寨。四个山寨都凭山设险,修建寨门和山墙,建立起了统一的山寨群。一寨失守还可退守其它山寨,至今还能看到许多古代寨门和山墙的遗迹。贾家寨山势陡险、视野开阔,在冷兵器时代是被兵家看重的好地方。和渠县三国八濛山古战场的地理形状大致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又极大地优于后者,人类在这里能更持久地生存和躲藏。敌方要隔河渡水包围贾家寨极不容易,而要攻打贾家寨就更不容易。历史上,贾家寨从未被敌方主动进攻失守过。贾家寨的人不易被外界攻杀,使这里的原住民能保全下来。这里的居民绝大部分都是从古代一直传承下来的宕渠原住居民賨人的后代,从賨人时代开始就有的贾家、叶家两大主姓家族一直生存延续至今。其民风淳朴、豪爽义气。

贾家寨山洞成群,开凿奇特,形态各异。贾家寨山上遍地是质地坚硬韧性较好的青砂石岩,随处可见的是天然的和被人工挖凿而成的各种石洞。贾家寨的古洞石刻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由于时代久远,许多石洞已完全被泥土淤埋,露出地面可以清点的石洞都还有三百多个。这些石洞成为了川东古石洞开挖艺术的一部活档案,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以来的人类活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踪影。有些石洞是悬崖峭壁上天生而成的,有些是按统一模形制式人工横向连片开凿的,有的是从地面由上向下开挖出来的、也有从下斜向上开挖的。有的洞独立成室,有的洞并列成排,有的洞与洞相连、有的洞九曲连环。有些洞一眼见底,还有些洞一片漆黑深不可测。各种石洞的洞口样式规格也不一,有单框洞口、多框洞口、雕刻洞口等。不同洞壁留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图腾,有各式各样的石雕、石刻、壁画,如龙凤呈祥壁画、弥勒佛、送子观音、石牛、石象等雕塑,还有不少朝代的文字记载。有的洞内还在石头上凿出了石壁橱、石桌凳、石睡床等生活用具,有的洞前有石水缸、石灶台、石拴马桩、石桅杆、石马槽等生产生活设施。有人推算,部分开凿较早的古洞应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这些洞大都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现代战争发生时还可以作为天然的防空洞。

贾家寨山高水长,泉眼众多,四季不枯。贾家寨不仅四周缠绕的河流中四季有水,寨内山顶上和山洞内也有各式各样的泉眼。这里的土石里储水极多,四季向外涌泉。这些泉眼涌出的泉水清凉甘洌,可以直接饮用。在许多天干年月,许多地势低矮的水井都已断水了,这里的泉眼除部分出水量有所减少外,却永远不会枯竭。这是一个十分奇特的自然现象。

有一个被当地人称长寿洞的天然大石洞,一百多平方米。洞壁有一眼泉水,四季长流不断,当地人称为长寿水。据传,住在此洞饮用此水的人大多会长寿。历代以来这个洞内都长时期住着人,包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困难时期,农村民间修建房屋普遍较困难,借着大自然的恩赐,这个山洞里也一直住着两户人家。不仅这两户人家长期生活饮用全靠这天然自来水,长年不用担水,其他村民也时常从这里接水饮用。贾家寨出了很多长寿的人,包括许多百岁老人,据说都与长期饮用这长寿水有关。

这些水还能在战时作为防御的武器。由于贾家寨山寨范围始终有限,遭敌方攻击时“武器”很可能不够使用,而有了这些源源不断的水源之后,就可以在防御时派上用场。传说张献忠攻打贾家寨时,为了保存实力,贾家寨村民尽量减少滚石檑木和弓箭等武器使用,利用山上取之不尽的薪柴把水和粪便一起烧开,当做“武器”泼向山下敌人。这种“武器”又烫又臭,不好抵挡。张献忠的部下受到攻击后剧痛难忍,无法医治,只得溃退。“打粪仗”一词便由此得来。

贾家寨山下有几个较大的古墓群,几乎涵盖了贾家寨有人居住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墓葬。上世纪六十年代,一家人修猪圈挖粪坑,挖到一个古墓,挖出了大量陶器、铁器、瓷器、金银器等,有陶缸、陶罐、金银碗筷等器物数百件。后来文物部门出面干预,对此古墓进行了封埋,没有允许再开挖。

贾家寨人世世代代为交通所困,还有一种冲出包围的不屈精神。俗话说“隔河隔千里”,贾家寨的地理特殊、易守难攻,战乱中可保少遭侵害、乱中求生、取得安宁,这是一个极大的优势。但在和平时期却显得交通闭塞、出行困难,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遗憾。交通成为了制约地方发展的瓶颈之一。贾家寨所处山坪半岛西南对岸,是渠县著名的“睏牛石坝”,这个坝中有一个天然巨石如睏牛横卧,河中也有成群的奇石。在冬春季节,流江河处于枯水期,此处河面露出大大小小的青砂石块,棱角圆滑、色泽青黑、前后相接,状如顺势排列的水牛睏卧,形神兼备、壮观奇特。贾家寨人因此崇拜不怕水的水牛,许多雕塑和图腾都与神牛有关。

如果不依靠船只,对于大多数当地人来说,“望着屋”也会“走得哭”。一些胆大的人在流江河水浅时可以涉水,水性好的在水深时可以泅渡。但更多的时候是借船摆渡,毛家滩是这里数百年来出行的主要渡口。长期以来,当地人近水用水、导水治水、爱水恨水,品味了水的酸甜苦辣。历代以来,这里葬身江流的人畜财产不计其数。仅从1949年以来,这里死在河水里的人就在百人之上。包括涉水、翻船、泅渡和遭受洪灾被淹死的人,其中还有多名下乡的机关干部和驻村干部。集体生产时,当地一位陈姓人家辛苦一年喂了一头年猪,请人帮忙送猪,从河边乘小船前往渠城卖猪补家用,一个波浪打来,猪受到惊吓,跳跃起来,造成船翻,人和猪均落水。猪被水冲走淹死,主人追猪溺水而亡。但是,贾家寨人并未屈服,做梦都要摆脱交通制约,立志要在流江河上修一座大桥。通过数代人的艰苦努力和资金筹措,四处举债,横跨流江河,连接山坪、铜鼓村两岸的“铜山大桥”拔地而起,圆了贾家寨人千百年来的修桥梦、出行梦。贾家寨和铜鼓山上的一对石铜鼓遥相呼应,连为一体,擂响了穷则思变、跨越发展的战鼓。

贾家寨很遥远,因为它以穿越数千年历史的洗礼而扑朔迷离;贾家寨很现实,因为它随时还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斗转星移,世间沧桑,寻古思今,如今的贾家寨,已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探幽胜地,各种古迹得到了当地的妥善保护。我们也相信,在时代的发展变迁中,贾家寨的古色古香古韵将会更浓,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定会闪耀着更加灿烂的光辉。□郑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