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9 作者:2021年04月09日
中国有句俗话:人情比纸薄。对此观点我却并不认同。
人情是什么?明朝赵震元在《为袁石寓(袁可立子)复开封太府》中写道:“而山川顿易,昧人情于千端。”韩愈称:“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这说明人情不是恒古不变的东西,它随时随地都在起着微妙的变化,并通过某种介质进行着形式上的传递。
比如人与人之间不可或缺的礼尚往来、婚庆酒宴友情重聚时的推杯换盏、亲朋好友街坊四邻的相互走动。人情像一瓶性能良好的胶水将熟悉的、半生不熟的、伺机搞关系的人都一股脑儿粘在了一起。这些人中有热情似火的也有冷若冰霜的,既有恬淡如水的也有浓情蜜意的。他们在社会活动和群居生涯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感情:有摩擦有恩义也有仇恨。
人情像一张无处不在的蛛丝网,但凡有人的地方都会产生一种叫做“人情”的衍生物。跟某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同的是,人情有色有味变幻着千奇百怪的形状。它有时是一杯琼浆玉液,让人感到甜丝丝的,有时是冬夜里的一堆火让人暖暖的,有时是一碗热汤面让疲惫的人忘掉了饥饿。凡此种种都在心里记住了别人的好,于是“欠人情、还人情”成了日日重复的口头禅。但更多时候人情却像一堵厚厚的墙挡住了别人的去路,或像一条河将身边的人经渭分明地隔开,抑或是一块坚冰使人瞬间寒得彻底,于是便有了“人情比纸薄”的喟叹。
人情当然是有味道的,年纪越大的人对此体会越深。世间的味道没有比人情更难尝的了。人情味会让人在忽冷忽暖中体悟世态炎凉。而散发着腐臭的人情味,好似长满了霉菌的陈年食物。人情中有喜欢落井下石的人,他们是一株畸形的植物,潜意识里巴不得别人受苦,以别人的痛苦来衬托出自己的快乐,似乎那才是他们真正的快乐。
寒山和拾得原本是佛界的罗汉,在凡间化做两位苦行僧。一日,寒山受人侮辱,如是问拾得:
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我深以为然。
寒山所言皆是世间变了质的人情味,拾得则以老子的“无为”法予以劝解:什么都不用说什么都不必做,看下文就好了。人活着,总是有下文的。
人情跟纸自然不可相互对比。纸是固体的存在,而人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人情味更是微妙,它遇火变成气体,遇寒成冰。有时碰到别的物质还会产生化学反应,真正变化多端。
从古至今,人情一直在寻找着它的归宿。因人情味过于稀薄,故而人情总也无法长久。所以它只好不知疲倦地在寻找中见风使舵随形变化。
因此,人情味中长情的却很少。
所以长情是沙漠中闪闪发光的钻石,是晶莹剔透的天价翡翠。庆幸的是,我们每个人一降落到人世,就无条件拥有了这份无价和无私的人情——那便是亲情,亲情也是人情的一种。我们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亲情的关爱和付出,它温暖、呵护着我们的人生,并我们导航。
只是很少有人会珍惜,以为这是理所当然。所以很有必要在此提醒一句:为人处世饮水思源是人情中的修行,也是人情味中的美丽升华。□罗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