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8 作者:2021年03月26日
我和闺蜜是初中同学,记得上学那会,有一次我们班组织去春游,因为是头一次出门看大山,我心里激动不已,一整晚都很兴奋。第二天早上出发的途中,我晕车了,浑身无力、瑟瑟发抖、难受极了,是挨着我坐的她把我抱在怀里一直到目的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能骑自行车的同学好了不起,我心里羡慕得很。有一天下午放学,我没敢跟母亲请假,就和闺蜜到了她家,因为她家有一辆自行车和一个院子。
闺蜜先是教我怎样上车,可自行车横杆太高,我左脚踩脚踏,右脚怎么也跨不过去,每次都差点摔下来。闺蜜看见我的狼狈样,笑得前俯后仰地对我说:“要不你先学滑行吧。”然后教我左脚踩脚踏,右脚点地,双手扶住车把在院子里慢慢滑行,看我越滑越顺畅的时候,闺蜜帮我扶稳后座,让我上车,教我:“车把手扶稳,心不要慌,目视前方……”尽管我左晃右拐也没跌倒过一次。骑了好几圈后,不知何时闺蜜竟然松开了手,我自己就可以驾驭这辆自行车了。哪知道母亲当晚不眠不休地到处找我,第二天早上回家就挨了一顿饱打……
1990年,也许是因为我们生的都是“小棉袄”,俩孩子年龄相差也不大,所以在孩子的话题上聊得多一些。闺蜜的爱人在孩子6岁时因病永远离开了她们娘俩,正值大好年华的她没了爱人,孩子从小没了父亲。我深知这是她刻骨的痛,所以从来不去触及,但她愿意跟我讲,我也会感同身受,也会陪她流泪,也会用尽“洪荒之力”去开导她,甚至帮她寻求一个美好的未来。
大多数同龄人讨论着孩子的教育问题,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方设法让孩子读好学校,让孩子的分数提高一点,她却说:“孩子从小没有了父亲,我要把她带在身边,竭尽所能给她全部的爱,而不刻意去要求她的分数。”她还告诉我,说她要富养她的孩子,我们就这个问题当时还探讨了一番,我怕她孩子从小养尊处优,长大了未必能够经得起风吹雨打。她说:“虽然我给了孩子最好的生活,但我也会跟孩子说妈妈给她这么多的爱,也是挺不容易的,要让孩子知道我也在努力,没有颓废掉。”
我那会儿日子虽然过得不算“高质量”,倒也波澜不惊,每天家里——单位两点一线按部就班,以为生活原本就是这样子的……有一次和闺蜜聊天,她说:“你就这样碌碌无为平平淡淡地过下去,不想为孩子做点什么吗?”我说:“能做什么呢?”她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就这样给孩子做榜样啊?”我听后恍然大悟。
于是那几年,我就像变了一个人,开始读书、看报、发表文章、晋升职称等等,充实着自己的生活,不再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时时刻刻记住闺蜜对我说过的话。孩子上大学以后,我在工作之余,拿起丢掉十多年的画笔,买了几刀宣纸,天天坚持画画直到现在。没想到这真能影响到孩子,孩子说:“妈妈就是我的榜样,我要向妈妈学习。”
如今,我们俩的孩子都长成了大姑娘,每次相聚,我们和俩孩子都有说不完的话题,我相信这是前世修来的缘分。我也真心感谢闺蜜的及时相劝,让我蜕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没有错过给孩子做一个榜样的机会。
直到现在,我和闺蜜之间还是无话不说,偶尔有点事情需要探讨,煲个把小时的电话粥是常有的事……尽管岁月流逝,但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相伴着一直走下去,人生苦短,回味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