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8 作者:2020年12月04日
唐代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吕洞宾,因梦拜钟离权为师,赴终南山(在今陕西秦岭)中修道。吕洞宾修炼成功后,便遍游山水,传道度人。相传,一日吕洞宾云游来到今天的达州市通川区东城街道办事处凤翎关(古通州城东北三里山垭处),驻足留连,不舍离去。后来,达州百姓在这个山垭处建关名为“吕公关”,来纪念吕洞宾仙踪遗址。
在清代乾隆《直隶达州志·胜景》里载有“凤岩悬瀑”“铁峡流霞”“金滩鼓浪”“翠岭搏云”“竹山烟雨”“宝林风月”“仙墅桃源”“相堂槐照”旧八景。八景中留存到现在的景点,人们知晓的少之又少。其志续记说:“今按瞿(戴仁)诗八景微有异同,因并录之”:“铁山晓日、翠岭祥云、龙爪清潭、凤冈绿竹、北岩夜月、西寺晴霞、烂柯棋局、山垭仙迹”。在志书中所记载的新八景下都有文字注释说明,但时至今日知道它们所处地理位置的人更是甚少。“山垭仙迹”一景,是“仙墅桃源”旧景易名而来,只是先后名称而已。由于社会不断的发展建设,旧时的环境地貌已彻底改变,难以寻觅与辨别,今天的人们不知道“山垭仙迹”所处的详细地理位置。由于近百年以来,人们未作深入的了解与研究,将古“吕公关”所处位置用古“凤翎关”的名称代替了,实属张冠李戴,致使以讹传讹至今。
《直隶达州志》载:山垭仙迹,在“州治东北,两山对峙,中断一垭。因地设关,名吕公关。古云:昔人曾见吕纯阳仙迹游其间”。根据《直隶达州志》“达州地舆图”的清晰明确标记:凤翎关以南为“南岳庙”(今达州市中心医院西侧收容遣送站即救助站处),南岳庙以南是“吕公关”,吕公关以南便是旧达城城垣外“黄龙寺”,沿着青石板路入城古道行至东门、南门就可以进入达城。清嘉庆《达县志·关隘志》载:“吕公关,城东北三里”。民国《达县志·关隘》载:“治东北三十里(旧州志作十里。按即凤翎关,当内口崖(今凤凰山半腰处)之南麓垭口(今凤翎关已无旧址,通宣汉大路)”。由此可知,历史上的“吕公关”当在今凤翎关处无疑。
清江左高齐桂《山垭仙迹》诗云:“雨过仙崖拥翠螺,峥嵘拔地势峨峨。峰高不许浮云掩,蛮静常存夕照多。唯有乔松窥杖履,至今绝壁想烟蓑。吕公当日一游戏,千载骚人发醉哦”。诗人是乾隆时来达州写的作品,说明吕公关在那时还存在。从高诗的内容看,关垭周围森林茂密拥翠,山势巍峨俊拔,雨天山林烟雾缭绕。行人来到山垭处,常常引发对吕洞宾的遥想。
附:清宜黄(今江西抚州市)人应起元游达《山垭仙迹》诗:“崱屴原来地势偏,两峰相峙插青天。仙踪已去山仍在,树色初斜月正悬。曾听悲猿啼薄暮,不闻野魈弄寒烟。清风远就垭中出,关号吕公事亦传”。□高洪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