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井溪镇落漩塘村的美丽蜕变

版次:06    作者:2020年12月04日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距离万源市井溪镇14多公里的落漩塘村村小再次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

“山高路远”“村脏房破”“教育落后”是曾经的落漩塘村留给人们最直接的印象。而如今的落漩塘村水泥路平坦宽阔、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孩童们学习热情高涨、村民们钱袋鼓鼓笑容灿烂,俨然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村里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和达州市纪委监委的对口帮扶密不可分。

脱贫致富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先行

2018年5月,市纪委监委干部唐松接单位指令,赶赴万源市井溪乡,任井溪乡落漩塘村驻村干部,搭起市纪委监委与落漩塘村脱贫攻坚的桥梁。

刚到村里是啥样?“想到过会困难,但没想到这么难。”唐松回忆。落漩塘村地处万源东南部的群山之中,全村110户44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有173人,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十里八乡人称“三无村”。

“没路,方圆十来里就一条小土路;没水,吃个水要走很远的地方挑;没信号,打个电话得跑山外头,要不然手机只能当表看。”该村党支部书记黄永寿告诉记者。因为这“三无”,村里发展困难,村民满是怨气,村支两委几乎没有存在感。

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关系村里的发展和脱贫攻坚质量。市纪委监委领导多次带队,挨家挨户走访群众、看望老党员,在最短时间里掌握了落漩塘村的基本情况。随后,带领村支两委干部分类建立问题台账,并逐个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精准制定脱贫举措。

为解决“三无”问题,市纪委监委积极争取资金1000余万元,不到一年时间,10公里的水泥路,连起了村组的家家户户;3口供水池汩汩出水,自来水通到了各家各户;村部对面的小山包上竖起一座通讯塔,4G网络信号全村覆盖;村里还建起了公共服务中心和休闲广场。

与此同时,村庄里房屋没有整体规划,不少村民一家老小挤在狭窄的土墙房里,一到下雨天,都没处落脚,整个环境脏、乱、差!如何让村民住上好房子,改善人居环境,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市纪委监委带领村支两委加快了易地搬迁项目的建设进度。很快,村里19户易地搬迁户陆续搬进了新房。“再也不怕刮风下雨了!”搬家那天,村民黄福成高兴得合不拢嘴。

振兴经济 输血变造血

基础设施改善了,咋让村民增收致富?“产业兴,则民富。”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市纪委监委把壮大农村集体产业作为脱贫攻坚计划的桥头堡,积极寻找有前景的企业、合作社进行合作。

经多方协调,筑巢引凤。终于,三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给这个沉寂多年的村落,带来了勃勃生机。在大山里想留住人才可不容易,为了给三位大学生提供施展能力的平台,也为了带动全村的产业发展,驻村帮扶队积极联系村里把闲置的土地租赁给三位大学生,联系大中企业帮他们扩宽销路。三个年轻人在这里养殖中蜂、黑鸡,种植魔芋,短短半年时间便见到了成效,仅产出的400余斤蜂蜜,一项就收入了4万多元。

三个年轻人的活力,调动了当地村民的积极性。当年下半年,市纪委监委与当地村支两委成功引进万源市太一蜂业到村里投资建场,帮助当地老百姓成立合作社4个。“现在不出村就能找到活、挣到钱,加上自己卖鸡的钱,去年我挣了一万多元呢!”该村脱贫户彭连福说。

目前,落漩塘村已发展起高山蔬菜30亩、魔芋40亩、高笋20亩,建成黑鸡、跑山猪、肉牛养殖场各一个,年出栏黑鸡1000只、生猪300头、肉牛100头,带动入股合作社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800多元。

重视教育 扶贫先扶智

简陋的校舍、食堂和运动场,下雨天泥泞的道路,被泥水溅脏的童鞋和衣服,甚至没有一名正式的老师……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条件落后,村上唯一的代课老师都不愿意留守,落漩塘村村小因此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巢学校”。

在贫困地区大力推动教育发展,是阻断代际贫困的根本,也是出路和希望。市纪委监委多次与万源市教育局、井溪镇中心校协调后,终于下派了一名教师到该村小任教。从此,落漩塘村小学结束了没有正式老师任教的历史,成为井溪镇为数不多的有正式教师的村小。

为了让山区孩子看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优质教育,市纪委监委为该村小争取到了达州嘉祥外国语学校定点帮扶。每个月,该校都会派遣3至5名不同学科的老师到落漩塘村小支教帮扶。这样,孩子们不出大山就能享受到大城市的优质教育套餐。

控辍保学,贫困山区儿童上学一个都不能少。黄太坤和黄太敏两姐妹因为家庭经济拮据,不能正常入学。了解到该情况后,市纪委监委便每年为这两姐妹发放1000元的教育帮扶资金。“我们家真的很恼火,现在家里就只有我一个劳动力了,为了照顾好她们,平时我也只能在家里干点农活,没有什么经济收入。幸亏帮扶单位及时帮扶,我家孩子才能继续在村小读书哦。”黄福安激动地说。

“现在学校有了微机室,操场多了很多运动设备,我们不仅有新书桌和图书,还有秋冬校服和棉鞋,我们非常开心!”村小三年级学生小夏说。市纪委监委大力投入资金、人力,来促进帮扶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如今,该村小共走出8名中学生,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

激发内生动力

做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扶贫不是简单给钱给物,帮扶工作也不仅仅是办一两件好事、实事这么简单,关键还在于贫困户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文化水平的提升。

市纪委监委注重教育群众,通过开展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院坝会,定期组织脱贫攻坚成果展示、脱贫户现身说法、评比“民风五评比”“脱贫致富光荣户”等活动,进一步树立“勤劳致富”的思想,切实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为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帮扶力度,市纪委监委积极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组织“5+2”帮扶力量定期对贫困群众、残疾人等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成立“儿童之家”,每周组织留守儿童开展积极向上的活动;为贫困生申请“雨露计划”等教育资助政策,目前落漩塘村已有52人次享受雨露计划,让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都享受到了政策扶持。

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落下”。2年时间里,落漩塘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市纪委监委的真心帮扶,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村民们笑着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咱们落漩塘村大有可为!”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曼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