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晚报的不解之缘

版次:09    作者:2020年10月30日

□卢贵清

要说我与《达州晚报》的不解之缘,就要从35年前说起。1985年前后,国家各行各业改革开放风起云涌,各大小媒体纷纷增设文化娱乐、百姓生活等专栏专版专刊,《通川日报》先后增设了“星期刊”“大周末”,这应该算是《达州晚报》的前生。作为该报的通讯员,我以“宕渠居”笔名,积极撰稿,先后发表《唐僧三哭》《伯乐近事》等杂文十余篇,发表《日日看台历,天天见老师》等生活类稿件,《科技茶馆》《堵漏》等现场新闻,小小说《谷子黄了》等文学作品。

2001年,《达州晚报》闪亮面世。创刊之初,时任总编辑刘秀品老师带领编辑记者一行,赶往渠县召开宣传发行会,赠送印有“达州晚报渠县记者站”字样的白色纯棉纪念衫,组建采访发行队伍。身为报社老通讯员的我积极参与其中,发动组织所在机关五委一室每年订阅《达州晚报》10份左右。此后《达州晚报》成为我阅读、投稿之最爱,陆续在“南腔北调”等栏目发表杂文《巨石的辩白》《警官,你不该开枪》等稿件。尤其是2018年,该报副刊改版,增设《早茶》《生活》《史海》《风土志》等栏目,其生活气息、地方特色、人文内涵更加浓厚,与市民读者关系更加密切,让我愈发喜爱晚报,与她的亲密关系与日俱增。晚报副刊主编知道我喜欢写副刊文稿,主动联系我,邀请我写稿投稿,让我备受感动。我也针对晚报栏目采写了不少方言故事和风土志稿件,在报社召开的通联会上,年过六旬的我作为优秀通讯员被再次表彰。

随着年纪增大,我写稿渐少,但与晚报结下的不解之缘,让我主动向身边的人宣传推荐晚报,动员文友为晚报撰稿投稿,想方设法增加晚报的订阅量,以微薄之力,助推晚报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