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6 作者:2020年10月30日
“我要举报:某医院产科大夫收‘红包’……”
“我要投诉:某民营专科医院工作人员未取得医师执业资格,单独从事诊疗工作……”
“我要检举:某医院制作假病历,违规向医保部门报销,骗取医保基金,并给相关人员分成……”乱收费、过度诊疗、违规执业、医疗欺诈骗保等现象已成为民生之痛。这些隐藏在灰色地带的“潜规则”,让多少人一想到医院,就连连摇头。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今年5月,我市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工作,达州市纪委监委在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暨行风建设工作会议上郑重而响亮地提出: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处方、泛耗材”等问题,重点整治医疗卫生行业各类违规违法执业行为和医疗欺诈骗保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健康权益。
一场由市纪委监委牵头,卫健委、医保局、中药管理局等多部门高效联动,持续时间长达6个月的卫生健康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由此拉开了帷幕。
强化监督检查 守护百姓看病的“钱袋子”
“该医院外三科5份住院病历均存在滥用耗材、用药不规范等违规行为,责令约谈其主要领导,对3名涉事医生进行全院通报,并依据《四川省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记分管理办法(2020年)版》第十八条第十款的规定分别给予记5分处罚……”近日,万源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执法大队对万源市中心医院涉嫌不合理使用高值耗材病例问题进行了处置。该案例仅是我市纪委监委聚焦“大处方、泛耗材”等医疗卫生领域突出问题整治的一个缩影。
“长期以来,我市医疗系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开大处方、过度使用高值医用耗材的情况,严重加重了群众看病负担。”驻市卫健委纪检监察组组长郑崇一席话,道出了群众当前最关切的医疗行业突出问题。某些医生针对患者轻微的病症,都能开出一大包药,往往病治好了,药还剩下一大堆,只能眼睁睁看着过期。对于这类“大处方”药单,群众颇有不满。而在“泛耗材”方面,则同样存在着一些手术指征把握不严(介入诊疗)、无指征使用手术材料(止血材料、防粘材料等)、过度使用(螺钉、缝线、膜等)、引导患方选用进口昂贵耗材未优先选用国产耗材等行为。
“通过建立合理用药、合理使用高值医用耗材长效工作机制,才能切实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益。”市卫健委医政医管与药物政策科科长吴海名表示,针对“大处方、泛耗材”的问题整治,多部门联动采取日常监督检查、自查自纠、“三医监管”、群众举报等方式挖掘问题线索,多管齐下确保实效。
“我们开出5味药的‘长效处方’,巩固行业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成效。”据吴海名介绍,市卫健委将医疗机构综合巡查、病例集中评价及处方点评、医疗质量督导检查、业务培训和医德医风考评及不良行为记分管理等5种方式作为医疗机构及医疗服务行为日常监管管理的手段,整治大处方、泛耗材、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收费及违规招投标和套取骗取医保基金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作为日常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发现一起,整治一起,查处一起,持续肃清行风扬正气。”
重拳出击
整治卫生健康领域腐败问题
“欺诈骗保行为是此次行业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工作的重点,我们采用日常走访巡查、暗访检查、智能监管等多种方式,全面排查全市定点医药机构,同步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据驻市卫健委纪检监察组副组长李伟介绍,为聚焦医疗机构内外勾结骗保行为,严格管理,增强行业自律,市纪委监委联合卫健委、医保局、市监局和公安等部门齐抓共管,形成打击合力。
检查组通过进大厅、进医院、进药店等方式,对我市医院进行随机抽查,发现两家民营医院存在欺诈骗保和使用非医卫人员执业的现象。“通川区仁爱医院院长张某、医保办主任伍某诈骗罪一案,最终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处罚金1万元;伍某被判有期徒刑2年,处罚金7000元……”“通川区康城医院,聘请非卫生技术人员王某、刘某、陈某三人,在未取得医师执业资格,也无执业医师代教的情况下单独从事诊疗活动,并在病历中模仿笔迹冒签执业人员名字非法行医一案,对违法行为人王某、刘某、陈某分别行政处罚7.5万元、5.5万元和6万元。康城医院明知三人无医师执业资格,仍聘任其在院开展诊疗活动,吊销通川区康城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处其法定代表人吴某0.5万元的行政处罚罚款。”通过多部门联合执法,以及对违规单位的公开通报批评,对医保领域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形成了有效震慑。
形成社会合力
打好医保领域监管工作“持久战”
在医保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上,建立群众监督平台亦是监管中的重要一环。市卫生健康委信访办负责人陈瑜告诉记者,去年10月,我市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都建立了医德医风信息化监管平台。群众可以通过医院评价终端、手机APP、扫描二维码等方式进入平台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行为进行满意度评价和违纪违规行为投诉举报。“在有效解决群众‘投诉无门’现象的同时,亦有效抑制了欺诈骗保行为。”
为营造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行业风气,加强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党风廉政建设和医德医风教育,驻市卫健委纪检监察组联合市卫健委多次组织专题法制培训、召开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暨行风建设工作会。同时,公开专项整治工作中发现典型案例、重大问题,对治理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暴露的薄弱环节深入分析,找准制度机制层面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制度规范,堵塞漏洞。
整治乱象既要出重拳,也要下猛药;既要严管,强化医疗行业自律,也要重罚,以此抬高违法成本。市纪委监委坚持把找准问题贯穿整治始终,通过挖掘举报线索、暗访检查等形式,拉起天罗地网,实施精准打击,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撑起“安全之伞”,促进卫生健康行业行风健康发展。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曼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