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6 作者:2020年10月16日
“以前孩子上下学经常在学校周围买零食,这类‘三无产品’‘五毛食品’既没得营养,食品安全也不让我们家长放心。现在学校周边的游摊小贩大大减少,附近的商店也守法正规经营了,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达城市民魏女士的一番话,反映了我市当下对食品安全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取得的初步成效。
自今年5月我市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工作以来,市纪委监委将食品安全领域突出问题作为系统治理的重中之重,剑指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学校食堂食品库存、校园周边游摊小贩和食品摊贩食品安全、大宗食品安全、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治理等群众关切的领域,始终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压实主体责任,强化日常监督,坚决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压实主体责任
保障系统治理扎实开展
“达川区某商贸有限公司销售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食品,没收其违法所得9933.4元,罚款50800元;开江县某餐饮配送服务部未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许可证进行审查,罚款95000元;宣汉县某超市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罚款15000元……”近日,我市连续通报了6起食品安全领域的典型案例。
“食品安全卫生问题与每个家庭联系紧密,是天大的事!”据达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市纪委监委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由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纪检监察组具体履行日常监督职责,切实推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切实扛起食品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通过定期检查系统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实地查阅相关工作方案、问题整改台账、执法影像资料,着力发现和及时纠正在系统治理工作中的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进一步压紧压实一线职能科室的执法监管职责。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科负责人说道:“纪检监察组不仅多次组织市县两级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对系统治理工作进行督导会商,还经常随机到机关科室、基层监管所和食品企业、市场超市等实地调研检查,不定期、不打招呼到中小学校食堂及周边开展暗访,全面了解系统治理工作进展情况,给我们的工作戴上了‘紧箍咒’。”纪检监察组盯得紧、督导勤,各职能科室和工作人员也都丝毫不放松,保证了系统治理的扎实开展。
在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督促下,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聚焦食品安全领域的痛点、难点,成立联合行动工作组、项目组,明确整治目标、重点任务分工、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实行“月报告”和台账管理制度,完善案件线索摸排等工作,排查整治了一大批食品安全问题。
强化日常监督
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
今年以来,按照全市食品安全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和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的安排,驻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纪检监察组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主城区校园周边游摊小贩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积极行动、多措并举,督促市场监管、商务、城管、教育等多部门协同推进整治工作。6月初,驻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纪检监察组对主城区11所中小学、幼儿园周边及3家农贸市场进行了暗访,重点督查“食品安全宣传进校园”活动、基层监管人员到位履责等情况,随机访问了50余名学生和学生家长。“通过多天的连续暗访,我们既看到了如文华街小学等措施落实到位、治理成效明显的正面典型,也发现了个别地方仍然存在高峰时段监管人员不到位、校园周边整治存在‘盲点’、游摊躲避监管现象突出等问题。我们第一时间对相关单位提出了整改意见,要求限期整改,并于6月底对情况进行了跟踪回访。”驻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纪检监察组负责人介绍。“现在每天我们接送小孩上下学,看到学校周边都有社区、学校和城管工作人员值勤,基本看不到以前让我们家长忧心的游摊小贩,我们感到很安心。希望能长期坚持下去。”市民张女士对文华街小学游摊治理成效称赞不已。
与此同时,驻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织市市场监管局相关执法人员,对宣汉、大竹、渠县等地的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卫生情况进行了多次暗访检查,先后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和隐患30余处。针对发现的问题,暗访组现场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政策法规宣讲,督促辖区市场监管部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落实。结合监督检查中了解到的实际工作情况,纪检监察组还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向市纪委监委和省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处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止非洲猪瘟疫情输入的调研报告。
为严防校园食堂“脏乱差”现象反弹,今年秋季开学伊始,驻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纪检监察组迅速行动,督促市县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开展了秋季校园食品安全检查行动,对渠县二中等学校食堂后厨加工操作过程、餐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食品原料存储及购进索证索票等情况进行检查,目前已检查学校食堂30余家,完成学校食堂专项抽检10批次。针对发现的问题,在现场责令校方限期整改到位的同时,还向市市场监管局发出了《监察建议书》,要求全系统及时对照自查。
截至目前,全市检查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单位2087家,取缔校园周边无证经营户28家,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148份,组织志愿者到校园周边开展食品安全宣传监督服务12次,清理占道游摊100余个……
探索长效监管机制
持续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民以食为天。针对日常生活中群众接触密切的“米、面、油、肉”4类大宗食品的安全问题,市市场监管局安排部署了全市大宗食品整治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放心食品超市自我承诺”和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宣传引导11家超市提出了“放心肉菜超市”创建(复审)申请,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媒体代表共同参与食品抽检220批次和社会餐饮食品抽样60批次,进一步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为推动整治工作落实见效,驻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纪检监察组采取现场检查、明察暗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先后对通川、达川、宣汉、万源、大竹、渠县等地的系统治理工作的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对10余家中小学校和30余家食品生产企业、经营门店及商场超市、批零市场的食品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了明察暗访,进一步确保系统治理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和进度。
“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仅有检查督查还远远不够,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管,加大对不合格食品后处理工作力度,严厉打击保健食品虚假宣传。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落实辖区政府、监管部门、社区、学校的共治责任。同时,深入推进“校园周边游摊小贩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治理”等专项整治,发挥部门协同效应,不断提升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曼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