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8 作者:2020年09月04日
疫情期间,很多娱乐项目缺位,追剧成为一项重要消遣活动。看屏幕上演绎故事,比阅读来得直接简单,虽然缺少点想象空间,但对于追求不高、散漫度日的凡夫俗子而言,随着剧情跌宕起伏,心情跟着悲欢离合,戏里戏外就融合成岁月流逝、万丈红尘。
对于武侠剧的喜爱,这么多年来赵医生初心未改。虽然近些年缺少经典,并不妨碍我选择一二。说到底,女人喜欢武侠,是因为剧中那些武功高强、决断果敢的男人,雄霸一方还英气逼人。在外高冷威严、众星捧月;在内对自己喜欢的女人,却柔情似水、从一而终。与现实中,为点钱财就争争吵吵,甚至暗动杀机的男人相比,实在满足了女人终极幻想。
那天追剧,男主被敌人围攻,寡不敌众、身受重创、命悬一线。为了表现男主的英勇无畏、视死如归,影片给出一个特写镜头:沾满血渍的手,狠狠挥剑插进敌人胸膛,直没剑柄。然而,我晕,怎么就看见,握剑的手指赫然缠绕着一张创可贴。这实在好笑,赶紧暂停、拍照发朋友圈,朋友留言最多的是:哈哈哈!
电视剧拍摄周期短,制作成本低,时间跨度大,动辄几十集,可以演绎一个家族几代兴衰,一个人物从生到死。为了描述某种情绪,一个回眸一个转身可以慢镜头十几秒;故事进展中,时不时音乐响起,回放过往情节,好像生怕观众记性不好,忘了前情,实在有注水的嫌疑。但是一旦开始追剧,免不了想要知道各个角色的命运,于是快进跳跃,看得不仔细,拍得就不认真,穿帮的镜头便时有发生。
但是影院看电影,情况就不同。
首先:影院的屏幕巨大。人物形象是真实人体的数倍,镜头拉近,一张脸海报一样宽阔,皮肤的毛孔汗毛毕现。10多年前看《十面埋伏》,章子怡载歌载舞极美之至,然而特写到脸部,瞬时发现,原来“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也有浓妆下的黄褐斑。想来这样放大的效果,一些微小的纰漏都会被观众发现,制作需要更认真更精细。
高科技的拍摄,各种特效的引入,在电影幕布上,视觉便有了,现实中超乎人眼所及的情景。比如:刀剑相击迸发的火花,花瓣凋零飘落的轨迹,神仙打架的地动山摇,世界末日的风暴海啸……这些图像,须得影院的宽大屏幕予以展现,方有打动人心的效果,放在电视屏幕上,就如同卸了艳妆的女人,虽然是同一个,却失了光彩照人的魅力。
其次:影院的音效震撼。疫情过后,和儿子看的第一场电影在西外巨幕影城。在影院外便看到招牌上“杜比全景声”几个字。关于杜比音效,儿子的解释并不专业,只是说有很多音响,立体效果超强。果然,坐在座位上,片前预告有一段雨声,仿佛置身室外,被淅沥沥的阴雨四面八方包围,就差头顶滴下几滴水,便身临其境了。
那天放映的是战争片《八佰》,故事原型为1937年淞沪会战最后一役,“八百孤军血战四行仓库”。生长在和平年代,对硝烟炮火的战争概念,都来源于影视文学作品。战争的场面越惨烈,越能激发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所有战争片不管优劣,都旨在揭示战争的残酷,彰显人性的光辉,呼吁对和平的珍惜。
巨幕、杜比立体声烘托下的这场战争,血肉之躯在隆隆炮火、弥漫硝烟中,瞬时就断肢残体、四处飞溅,看得人心惊肉跳。然而最泪目的场面,是为了阻击敌人进攻,军人背着炸药排队,从高楼跳向日军队伍,用生命运输炸弹,赴义前喊:娘,儿不能尽孝了。所有战争,都是无数生命的堆积,他们默默无闻,停留在伤亡统计数据中。
窃以为,电视剧看情节,电影看场面,影院带来视觉听觉的感受,是电视不能比拟的,两者不可替代。就如同在家吃饭和到餐厅用餐。在家吃饭,简单自由,衣着、吃相、内容都可以随便,什么时候吃看心情。到餐厅用餐,正式得多,得考虑和谁、到哪里、吃什么,掐着点开席,还很有些餐桌上的讲究。
吃久了家常饭,得来顿大餐,刺激一下味蕾、嗅觉;喜欢看电视,也得看看电影,调动一下视觉、听觉。生而有幸,出生在和平年代,平平凡凡过日子,戏里戏外度人生。平和是人心的追求,和平是世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