掇丘牌

版次:09    作者:2020年07月17日

掇丘牌,就是玩长牌。长牌,中国传统纸牌游戏的一种,玩法多种多样,传说为蜀相诸葛孔明所创,又叫“川牌”或者叫“撮牌”。因其形状窄细而修长,有个美美的名儿叫“纸叶子”。年轻人更有创意,把掇丘牌弄个最时髦的词儿,叫作“学习84号文件”。

掇,据《汉典》的基本解释是“拾取、摘取”。玩丘牌,谋局在先,为了稳操胜券,必须把别人手中可以管住自己的牌,用单张或连牌拱下来。高手玩牌,不慌不忙,一张一张地摘取,所以叫“掇”丘牌。

庄家洗牌,左手右手各握一半牌参叉交插,俗话说“牌洗三道要还原”。洗牌一般都要选张底板,也有底板和盖板都选的。也有做小动作的,在捡牌的时候每隔两张嵌一搭子连牌或同样三张好牌,谋事在人,谁捉住谁赢牌。

尾家端牌,也叫“刀牌、断牌”,牌规有曰:“牌断如刀切”。端牌,是决定捉牌顺序和组牌格局的重要环节。场合上,不允许揭一张盖板牌和拦腰抽一叠牌,这种行为叫“剥皮抽筋”。庄家,轻则给你个脸色,重则骂你“不懂规矩”,不跟你玩了,甩袖而去。

我的老家,渠县上北路丰乐场李家坝,掇丘牌历代盛行,长盛不衰。掇丘牌,益智怡趣,集休闲娱乐于一体,不分男女老少,四季咸宜。

丘牌除花牌“财神、听用”外,共84张,21大门类,每个门类各4张。分别是:天地人和四六猫斧锤,丁丁二四长二长三梅,俗称“正门”。其中,天地人和各配两门点子,组成鸳鸯配,称天九、地八、人七、和五。点子分别是:红九、黑九,二六、三五,三四、二五,幺四、拐子。丘牌,个别门类还有雅号,比如说黑九又叫“臭虫”,丁丁二四叫“猴儿”,斧头取其谐音叫“牯牛”,梅子麻子,幺六锤子,长三叫“串子”,长二叫“板凳”,长二长三梅子合称“中”或“硬中”。还有更文艺范儿的,天牌叫作“哦豁连(天)”,地牌叫作“双手撑(地)”。

丘牌玩法多种多样,牌规也是一辈一辈口口相传,也有临时议定的,牌规一旦约定,必须严格遵守。当地最常见的是“幺地人,高七七”,讲番,有平番和斗番,乡下人一般不玩斗番。够15张就可以摆牌,16张起番,22张起“夹”,夹张有番。所谓“幺地人,高七七”,就是天地人和四大正门加上两个七点加上幺四幺六,这几门牌有三张就算一番,有四张就算两番,其余各门类,要四张才算一番。

有种玩法是“啥都不讲”,除最起码的牌德以外,幺可以单行,很随便的。还有种玩法是“讲全套”,这个牌规很严格,包括“牌打不语、猴儿不上手、幺不落地、掉张打张、多报少收、错报不收、幺不单行”等等。如果你为了保全张子先下了大牌而又不够张子摆牌,或者有意无意间不管牌而放跑了小牌,是要包糊的。“包糊”,就是你一个人输。

掇丘牌一般四个人玩,通常玩“溜庄”,依次轮转,人人有份。也可以玩“红庄”,夺庄下课。也可以三个人玩,叫“硬抬”,硬撑到底。

掇丘牌本是休闲娱乐活动,但一直沿袭下来都是搞物质刺激,不论输赢大小,皆属于赌博行为。我们那个时候打1分钱1张,就算是在煤油灯下玩个通宵达旦,输赢也就几分钱或毛把两毛钱。后来就不必多说了,赌博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及家庭后果,大家有目共睹。

掇丘牌,玩者众多。逸闻趣事,众生百相,时而有之。或亲历亲见,或道听途说,被传得津津有味。

一把牌捉上手,就够张子,而且自己当庄,这叫摆“天糊”。老一辈说,天糊的牌要先走一张闲牌溜一圈,不能直接摆下来,直接摆下来有犯忌讳,要败手气,不可以的。也有第一圈牌走出去,凑巧被别人摆了牌的,当庄的只有干瞪眼“哦豁”一声,说“横起飚了”。

老一辈说,哪怕你捉了12个天九都要挨打。12天九是最大的牌,谁能打得过。但寡寡12天九,烂牌一堆,不够张数,是摆不了牌的。如果很气恼地跑回去告诉他爹,他爹一听12天九都摆不了牌,也不问青红皂白,“哐哐”两耳屎打过去。12天九也挨打,挨他爹打了,被传为笑谈。

一手牌全是大牌,如果28张牌全都摆出来,是掇丘牌之大忌,传言有“灾祸”临头。聪明人不会去犯险,神不知鬼不觉地在手头留一叠牌,秘而不宣。

我知道在掇丘牌活动中,玩得最疯狂、最浪漫、最肆无忌惮的是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本地李、张二位知名人士(恕不方便透露姓名),约了另外两位小有名气的沙石包工头,提了整整一大箱丘牌,租一叶小舟,从龙会场沿巴河顺流而下,每副丘牌玩过一次就丢入河中,又另换一副新牌。每牌如此,待小船漂流到三汇石盘时,一大箱丘牌几乎甩完,四人相视无语,拍拍衣兜,弃船登岸,扬长而去。□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