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7 作者:2020年07月17日
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纪检监察组到朝阳农贸市场督查升级改造工作
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纪检监察组检查农贸市场脏乱差问题
“主城区农贸市场脏乱差”一直是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升级改造农贸市场也成了群众呼声最高的诉求之一。今年,我市通过“大梳理、大走访、大调查、大征集”,将“主城区农贸市场脏乱差”确定为“群众不满意的10件事”整治事项之一。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在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上出实招,力促整治活动取得实效。
据悉,我市主城区现有农贸市场22个,建设时间大都在2000年前后,因此大多存在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差等问题;且自发形成的农贸市场居多,无人管理的农贸市场脏乱差问题更甚,历来多受市民诟病,亦成为城市建设的“瓶颈”。
“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胡松涛明白,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转变监督思路,将监督贯穿于专项整治的全过程,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治疗”。
于是,从制订整改工作方案开始,根据市纪委监委安排部署,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纪检监察组便主动与各相关单位沟通协调,明确问题导向,强化工作指导。同时,常态化到城区各大农贸市场、基层市场监管所等开展暗访调研,抓重点、盯关键、找问题、补短板,先后开展4轮集中暗访检查,梳理反馈和督促整改各类问题7个,推动整治工作步入“快车道”。
“我们暗访发现,荷叶街原市国税局小巷临时摊区存在污水横流、消毒不到位、垃圾清运不及时等问题……”6月29日至30日,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纪检监察组随机暗访了我市主城区农贸市场,发现荷叶街原市国税局小巷市场存在脏乱差问题,立即约谈分管领导和相关负责人,督促问题整改。我市正式吹响主城区农贸市场专项整治的号角后,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纪检监察组就开始定期或不定期对整治效果进行暗访督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大姐,这个农贸市场现在环境咋样?”“几天前还满地垃圾,现在清洁工一天要扫好多次,那些商家也不得乱倒水了,我来买菜心情都要好些!”一周后,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纪检监察组再次来到荷叶街原市国税局小巷临时摊区暗访,发现之前存在的问题都得到了整改,附近群众的满意度也大幅提升。
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是此次整治工作的难点,也是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的督查重点。
我市计划对主城区21个农贸市场进行分批次升级改造,现在第一批次的朝阳、西晶、顺城、凤翎4个农贸市场已启动。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纪检监察组多次到现场监工,督促施工单位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高质高效完成农贸市场的改造升级任务。目前,朝阳农贸市场、凤翎农贸市场的建筑主体已经拆除完毕,西晶农贸市场和顺城农贸市场正在完善排水系统及摊位砌筑,预计在8月初回迁经营户,逐步恢复经营。
针对升级改造过程中搭建的多个临时摊区,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纪检监察组亦同步加强了暗访抽查,督促相关单位对卫生环境整治、食品安全等加强监管。据悉,今年上半年已完成食品安全抽样252批次,合格率达到了99.2%。
在整治工作中,市纪委监委以“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为己任,以推动提升整治实效为目标,主动把监督重点由结果监督向过程监督转移,在严格履行监督责任的同时主动加强对单位工作的支持,实现了纪律监督与工作支持“相融互促”。
“市纪委监委将坚持推动结果监督向过程监督转变,对整治‘群众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开展常态化监督,以实干实效换取群众的点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督促相关部门落实责任,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本报记者 罗未 见习记者 任墨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