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主任 牛小桐

版次:09    作者:2020年05月29日

牛小桐是个闲不住的人,上任不久,便成天夹着个黑皮包,带着村委几个人,在村里疯跑,今天去陈家湾,明天到竹儿坪,后天爬大荒寺……说是搞调研。村里多是些没文化的留守老人,他们哪懂得什么调研,只是睁着一双浑浊茫然的老眼,打量着这些忙忙碌碌的身影,无端地摇头,“这个牛小桐!”

调研结束不久,牛小桐只身一人去了广东,说是考察市场。

牛小桐带着村文书刘二毛走进办公室,张一鸣正弓腰在办公桌前整理资料。

“张书记,托你的福,箭垭口村有救了。”牛小桐一进屋,便一脸兴奋。“哦?”张一鸣一愣抬起身,指了指他身后的凳子,牛小桐回头一望,一屁股坐了上去。

“张书记,我们守着一座金山,却硬撑着过穷苦日子。”“此话怎讲?”张一鸣陡地来了兴趣。“你看嘛,我们箭垭口村19个社,有9个社的香椿树都保存较好,你随便走走,都能看到房前屋后田边地角,那些碗口粗甚至脸盆大的香椿树。这香椿树就是摇钱树啊!这次我去广东考察市场,上好的椿芽,目前已卖到七八十块钱一斤了。如果我们将已有的香椿树都利用起来,再通过土地流转,将那些因外出打工荒芜的良田沃土,种上香椿,将来再将这些椿芽销往广东,你说,箭垭口人还能不富起来?告诉你,我已与广东方面的大型超市取得联系,不久他们将派人前来考察。将来,鬼都不下蛋的箭垭口,说不定会富得流油。”说到动情处,牛小桐已豁地站起身。

“牛小桐,真有这样的好事?”张一鸣也兴奋地站起身伸出手。那一刻,他感觉牛小桐的手心全是汗。

箭垭口村要大力发展香椿树,然后将椿芽销往广东的消息传开后,村里人却响应寥寥。“种香椿,我们这儿还少啊?随便掐几把椿芽,送都送不脱呢,还说卖。”“亏他想得出来,有谁要啊?只怕又来坑我们。”……老人们叽咕着、嘟哝着。

老实说,也怪不得他们。这些年来,他们先是种桑树,然后是柑橘,再然后是银杏。它们走马灯似的登上历史舞台,刚刚抛头露面,随即又呼啦啦地被人们连根刨起,投入灶坑。

长久在外打工的牛小桐,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听到疯言疯语,有些愤愤然,甚至觉得村民们有些不识好歹。然而转念一想,又很快释然,这年头,老百姓如果得不到真正实惠,他们会跟着你走?他只得嘱咐村上几个干部,抓紧把从网上订购回来的香椿树苗,种到自己地里,能种多少是多少,自己则紧锣密鼓地与广东方向联系,让他们速派人过来考察。

这天,牛小桐领着三四个汉子,挑着一捆捆手指粗尺来长的香椿树苗,咯吱咯吱地往山里走。村民见了,纷纷跑出来看热闹。“牛主任,你真要我们种啊?我们这里还少吗?”“牛小桐,你龟儿子,莫学你老汉,让我们种了桑树又挖掉。”……他们拦着牛小桐,七嘴八舌,不让他走。牛小桐干脆将扁担一放,双腿一盘,坐了下来。他掏出香烟,一根一根的向围过来的村民们直扔,不一会儿,一大团人便被袅袅升起的烟雾罩住。

“乡亲们啊,我说你们是老土,你们会骂我。这椿芽,在上海、广州等地,都卖到七八十块钱一斤了。”牛小桐吐了几口烟圈,缓缓说道。村民们一怔,都眼睁睁地望着他。“你们以为椿芽就只能用来炒鸡蛋?它可是上等绿色食品。煮鱼,炒虾仁,做饭团,烧木耳豆腐汤……哪一样不是美味佳肴?不仅如此,它还可以用来治疗肠炎、痢疾、泌尿系统的疾病。”牛小桐一边说着,一边掰着手指。村民们听着,一个个瞪大眼睛。“我告诉你们,这些椿芽,将来我们统一收购,然后运往广东、上海。我要让它们上最高档的酒店,我要让你们的钱包都鼓起来,腰杆都挺起来。”牛小桐将烟蒂一扔站起身。村民都愣愣地望着他,半天回不过神,他们都被牛小桐的话幸福地击蒙了。“牛小桐,你龟儿子不会是吹牛吧?”好半天,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歪斜着脑袋问。“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你就等着数钱吧。”牛小桐说完,担起地上的香椿树苗就走,人群自动让开一条道。

村干部们的带动,牛小桐的启发,并没有带来预期效果,他开始暗暗着急。每天吃完早饭,他便急匆匆地往村委会赶,有时中午也不回,泡盒方便面打发,心里满满期待着村民们前来购苗,然而,望眼欲穿,也难见一个人影。偶尔,也有三五个村民结伴而来,他们围着树苗,指指点点,并不下手,更有甚者,扔下几句风凉话,摇头晃脑而去,气得牛小桐直想骂娘。

那是个百无聊赖的下午,牛小桐正在村委会摆弄手机,准备再次与广东联系,一个外号叫泥鳅的村民,背着背篼进来了。牛小桐心里一喜,将手机一揣,几步跨过去,“泥鳅,你要多少?”叫泥鳅的男子往身后瞅了瞅,伸出四根手指并不说话。他掏出两百元,往桌上一放,搂了树苗就往背篼上架,而后背起就走。

牛小桐望着泥鳅蹒跚而去的背影,有些欣喜,有些疑惑。他再次掏出手机,准备拨打,想想,终究又揣进了口袋,也许…… (五)□林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