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梦呓录

版次:09    作者:2020年03月26日

1997年,通川日报领导班子大换血,李明荣接替高文舫当了报社的一把手,戴文渠当总编辑。

也就在1998年底,我被提拔成达州日报党组成员、副总编辑,继续兼任副刊部主任。

李明荣这个一把手有开拓精神,眼光高大,当时,市场化的报纸正蒸蒸日上,为了适应报纸市场化的需要,我们创办了《达州日报·都市版》。办“都市版”的目的,主要就两个,第一是占领达州的广告市场,争夺自身的生存空间;第二是为不久后办晚报锻造人才队伍,积累经验。

争夺广告市场很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999年全报社的广告收入不到200万元,2000年就突飞猛进涨到490万元,《达州日报·都市版》就吸纳了430多万元广告款,占全报社广告收入的88%。

从1999年起,李明荣就领着我们申报创办《达州晚报》。

申办一张晚报很麻烦,先递交申办报告,省新闻出版局同意了,再上报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了,再返回省新闻出版局发许可证。当时申办晚报的城市很多,我们四川省一起申办晚报的就有绵阳、宜宾、泸州、南充、乐山、达州、攀枝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都批准了。

刊号到手,谁来领办这张晚报?

虽说达州晚报是达州日报的子报,但它毕竟是一张独立的报纸,领办人无疑很重要。李明荣社长不但把晚报总编的位置“让”给了我,还给了办晚报当时他能给的最为优惠的政策:晚报人员由我定,全报社看中哪个萝卜拔哪个;收入分配给晚报一个“总盘子”,具体的蛋糕怎么切由我们自己决定。他给这些政策的目的就一个,有利于调动晚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尽快把晚报的局面打开。

报社安排了何南观、胡明惠任晚报副总编。何南观从名牌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毕业,从他进入达州日报起我们就相处融洽,他虽然年轻,可办事沉稳,文笔特别好,新闻敏感性很强,很有开拓精神,是一块办晚报的好料。胡明惠参加过新华社在重庆组织的两年制培训,不但长期在万源市委宣传部当新闻干事,还曾在商海中历练过。晚报作为一张市场化的报纸,很需要这样一个既有新闻实践,又有市场操弄经验的人。

有了总编和副总编,很快招集起20多位人马,把晚报的“架子”搭了起来。

记得出创刊号那天,李明荣社长带着晚报全体员工,穿着工作服,到大街上当送报员,用实际行动向市民昭告:“达州第一家市场化的报纸诞生了!”接着是“订报上门,送报进家”,热热闹闹地把晚报办起来了。

从《达州晚报》2001年元月1日正式与读者见面,到2008年我卸任总编辑,改任分管晚报的“达州日报社顾问”,到2010年11月办理退休手续,差不多与《达州晚报》同呼吸共命运整整10年。

那10年,中国纸媒风云际会,各领风骚,《达州晚报》乘势而上,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比一年红火。

《达州晚报》被评为全国的“十佳报纸”之一,被誉为“全国最具品牌效应”的报纸。

说实话,对《达州晚报》的“十佳”啦、“最具品牌效应”啦,我印象并不深刻,印象深刻的是《达州晚报》的那帮人太玩命,很有点把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牛马用的味道。为了把当天我们觉得有新闻价值的东西一报网尽,晚报的截稿时间规定在凌晨两点,如果凌晨两点前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漏掉了,不管是本地的、国内的、还是国际的,都要层层追究责任。而一般过了截稿时间有了新闻还得要换稿,从上到下,一个个都成了“夜猫子”。记得美国遭受恐怖袭击那天,由于时差,我们是9月12日的零点过后才从电视的滚动新闻中看到那条消息的。

事发太突然,太重大,必须抓紧时间在当天的报纸上发出来。时间已过凌晨两点,大家都下班了,我立即打电话通知有关人员马上回办公室,收的收新华社的电讯稿,撤的撤已经做好的一版,齐心协力,把美国遭到恐怖袭击的新闻在头版头条位置登了出来。天还未亮,达城的大街小巷,就响起了报贩的吆喝声:“看报,看报,快看《达州晚报》,美国的摩天大楼被炸啦!”因为对那条新闻的处理及时,当天的晚报零售一下就增加了上万份。我过后查了一下,12日全国刊登那条新闻的报纸似乎没有第二家。

由于《达州晚报》一帮人个个都玩命f 干,《达州晚报》也就成了当时全国零售比例最高也是卖得最贵的报纸。

先说零售比例最高。

零售占总印数的多少?80%以上。天还未亮,报社门前的零售分发处就熙熙攘攘,挤满了等着取报纸的零售人员,为争取早一点把报纸拿到手,售报员间吵架的有,“动手”的也有,吼叫吵闹声弄得住在楼上的报社职工连觉都睡不清净。当年物资紧俏时,食品站、百货站前经常摆长蛇阵,现在物资丰富,食品站、百货站萧条了。

售报员来晚了就不得不排队,如果没有人维持秩序,非得天天打架不可,成了当时达城别具一格的风景。零售人员每售一份报纸才赚3角钱,一般的人一天卖100余份,赚30来元,可以勉强糊一个人的口,而零售冠军则创造了连续好长时间每期都卖1000份以上,一天就赚300多元,比当时“棒棒”的收入高得多。晚报的零售竟养活了200多名销售人员。

再说《达州晚报》卖得贵。

有多贵呢?四开12版,有时甚至是四开8版,报社规定的零售价是每份5角钱。2001年9月,零售价提高到每份6角钱,有的零售员为了多赚点,还自作主张每份卖8角钱,个别心黑的甚至每份要1元。售报员就要那么厚着脸皮在大街小巷叫卖:“晚报!晚报!快看《达州晚报》!”。好在报社的经济形势一年一年地好了起来,晚报的零售价才恢复到每份5角。一份卖5角也仍然贵得惊人啊,大城市好多对开的大报16版、24版,哪怕40版,零售也才5角钱一份。我打听过中国的市级小报,我们的零售价是最高的,不知世界上还有没有别的哪家四开8版或12版的报纸卖得这样贵(随着广告的激增,《达州晚报》的版面也随着增加,也曾有几次印40版才卖5角钱一份——作者注)。

市场化的报纸要靠市场来养活,从2001年起,《达州晚报》的广告每年都以200万元以上的速度往上攀升,到2010年我办理退休手续时,《达州晚报》的广告年收入达到了2500万元。这样的广告收入,与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的晚报比,当然是小巫见大巫,算“小钱”,但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小报比,就足可自豪了。

(十八)□刘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