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变年轻了

版次:05    作者:2020年02月28日

这段时间上班,口罩戴到颧骨,帽子压在眉弓,很多人到科室,都是张医生李医生乱叫。一个老病人看见我叫:赵医生。大吃一惊:包得这么严实都被你认出来了?病人说:那咋认不到,眼睛露出来的。照镜子看就剩半截眉毛一双眼睛,居然认出来,看来我的眼睛很有特色。

到发热门诊会诊,全副武装:口罩、帽子、护目镜、手套、一次性隔离衣,前往时迎面走来检验科同事,没准备打招呼,想着肯定认不出,她居然迟疑着喊我名字。我晕:这都能认出来。同事笑:身形和走路的姿势看着像。

于是开始怀疑影视作品。佐罗不过戴着黑眼罩行侠仗义,居然没人发现就是那个新总督;武侠剧里,坏人杀人放火,或者好人排危解难,一根三角巾蒙面,人物身份就扑朔迷离。所以,生活不是艺术加工,伪装一下就逃得过旁人目光,人民的眼睛总是那么雪亮。

这段时间赵医生还有个特点,颈背部凸起看着像驼背,不独我一人,很多女医生都是这样。病毒的传播途径多样,必须加强自我防护,衣服可以粘染病毒,特别是带毛领的帽子,决不能露在白大褂外面。

于是,回家找没帽子,或者帽子可以拆卸的冬衣,才发现“疫情需要无帽袄,遍寻衣柜少一件”。这年龄买冬天的衣服,想的便是怎样厚实保暖,自然需要一顶风雪帽,最好还带柔密长毛,在寒风冷雨中往头上一笼,那种温暖给人多少安全。所以,谁会想到2020年冬春交替之际,需要一件没有帽子的棉衣。

但是没有重买新衣,一是所有商店都关门,不习惯网上购衣;最重要的是,不想给病毒污染新衣的机会。有人蓄发明志,我也要穿旧衣明志。驼背就驼背吧,看这小小的病毒能猖獗几时,过年发的钱没机会用。很多景点都许诺,疫情过后对医生免费,那时候我要买好多新衣,漂漂亮亮去免费的景点。

儿子对待生命态度,显然受我的影响,万分惜命。刚刚宣布武汉疫情,他就戴上口罩,刚刚建议不出门,他就完全宅家,出门拿快递,也是严格消毒洗手,甚至比我的无菌观念更强,时常觉得我洗手比较马虎。

但是他的手机电池出了故障,早就决定寒假换手机,遇到这个特殊时期。拖了一阵子看架势,短时间出不了门,他在线上和店家定了一部手机,店家要求自己取货。

我一听就炸了,到专卖店,要坐出租车、要和店员接触,万一遇到个带菌者怎么办,那可不行。我先是喋喋不休地劝阻,无效后只好把随身的酒精小喷瓶叫儿子带上,又不厌其烦告诫他必须用。儿子笑:说得好像真上战场,哪有那么危险,你还不是天天上班。

疫情来临,医院临时成立发热留观病房,一位刚退休的女医生负责,这位已经接了儿媳的大妈说,不敢告诉妈妈自己在发热留观室上班,怕八旬老母亲担心。不由得想起前段时间,给家里发了一张会诊的照片,妈妈就打电话哭了起来,老人家以为我要去前线。

不管子女多大年龄,妈妈都会担心。自己不怕吃苦,就怕孩子受罪,而且总是在爱的意念下,虚幻夸张了危险,让自己忐忑不安。天下父母都一样,只希望孩子平平安安。

在这场疫情中,被感染的医务工作者超过3000名,牺牲数名。这次战争的主战场在武汉,最惨烈的牺牲、最艰难的厮杀、最困苦的付出,都在那里。我们后方的风险和压力小很多,是因为当灾难最先降临,武汉人民关闭城门阻断疫情外传,如同壮士断腕般悲壮。

唯有尽快走出灾难,痛定思痛,避免再犯类似错误,方不负在这场灾难中付出的惨痛代价。

所有人都是妈妈的孩子,不管男女老少,都平平安安的吧。春已到,花已开,温度是我们的盟军。坚持,不放松警惕,不能让前期辛苦努力功亏一篑。

那天有个病人说:赵医生,你变年轻了。那是,抬头纹被帽子遮住,嘴角皱纹被口罩遮住,就剩下鱼尾纹,可不就显年轻了。弦绷太紧会断,心绷太紧会乱,放轻松,苦难时笑一笑,你就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