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作者:2020年02月28日
辛月,1995年出生,2019年7月参工。在同事的眼中,她是疾控战线上的新兵。疫情爆发后,她主动申请加入到风险更大的采样检测组工作。 肖德敬,1992年出生。疫情爆发后,他总是最先完成流调报告。在流调任务量减少后,他又主动申请到采样检测组工作。
龙娜、桂玉兰都是1991年出生。疫情爆发后,她们负责疫情信息数据收集、医疗废物处理、密切接触者的函件收发等工作。为及时给抗“疫”工作提供科学数据,她们常常工作到凌晨2点才下班。
杨珊珊,1995年出生,2018年7月参工。疫情爆发后,她每天24小时在流调组待命,一旦有疫情,立即赶赴现场处置。后因工作需要,转入采样检测组。不论在流调组,还是在采样检测组,她从没有抱怨和退缩。
在达川区,有一群“90后”疾控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毅然穿上防护服,冲锋在抗“疫”一线,担当起保卫人民健康的重任,在“战火”中磨练意志,茁壮成长。
□潘宝利 本报记者 邱霞 桂丹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