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疫情结束,好好陪陪家人!”

达州市中心医院护士吴丹主动请战进入隔离病区

版次:03    作者:2020年02月26日

在家要听爸爸的话哦!”与吴丹视频通话的大女儿小颖,看着妈妈脸上因口罩和护目镜留下的深深勒痕,心痛地哭了起来:“妈妈,你要注意安全……”2月18日,达州市中心医院护士吴丹,万般不舍地将身患癌症的父亲托付给哥哥照顾,将两个年幼的小孩交给丈夫,投身抗“疫”一线。吴丹说“等疫情结束,好好陪陪家人”。

每天撑六七个小时

吴丹,是我市战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普通护士。今年35岁、从医16年的她,也是第一次经历这么严重的疫情。“疫情袭来,国家有难,作为医护人员,我们更应该冲锋在前!我主动要求加入隔离病区工作。”2月18日,吴丹和另7名同事,替换了上一批医务人员,正式进驻市中心医院西区分院隔离病区。

闷,气促,流汗,呼吸困难……这不仅仅是感染病毒的患者之痛,也是每一个布满水气、模糊不清的护目镜背后,医护人员苦撑六七个小时的 “极限时刻”。因为医用防护物资紧缺,每天早上,医务人员将防护服、口罩、护目镜、面罩等隔离装备穿戴好进入隔离区后,都尽可能不出来。由于长时间佩戴护目镜,所有的医护人员面部都不同程度出现了压痕。吴丹笑着说,这是他们的共识,“能憋就憋,能省就省”。

“每天,我都要戴着两层手套,在模糊的视线中进行留置针穿刺,连摸带猜,所幸能一针见血。”吴丹打趣道,她都不敢相信自己有这么高的穿刺水平。在发热病房,吴丹的主要工作,除给患者完成药物治疗,还要穿着笨重的防护服,为患者洗脸、翻身、换衣服、擦拭身体,甚至协助患者大小便,倒尿壶便盆。一些老人感激地说,重病床头,即便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也未必能照料得如此周到。

一定会好起来的

对吴丹和同事们来说,每天都要直面的病人,是最危险的一道关卡。而身处隔离病房的病人除了身体上的不适,也充满着对未知病情的恐惧和不安。吴丹告诉记者,除了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细心完成每天的诊治和护理工作外,更多时候,她们还要充当心理医生的角色,舒缓患者的情绪。“一定会好起来的!”这句简单而有温度的话,她们每天都要重复说上好多遍。它既是人们在特殊时期的互相鼓励,也是所有人共同的心愿。

刚到隔离病区之际,26床患者张某最让吴丹放心不下。“他戴着呼吸机,不能上下床、不能大小便,吃不下饭,心理压力也很大,情况很糟。”吴丹努力安慰张某,一定要对医生和自己有信心。吴丹不断地将关于疫情相关新闻推送给他,从医学方面为他解释新冠肺炎虽然传染性强,但治愈率也很高。慢慢地,张某在面对治疗时变得积极起来。目前,张某的身体状况有了极大的好转。

疫情结束好好陪家人

吴丹的父亲患肺癌5年多了,今年1月,父亲病情突然加重。吴丹放弃了原定到成都华西医院进修的机会,每天下班和周末都去照顾父亲。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这次在女儿和医务工作者的身份之间,她选择了后者。想到接下来的1个月都无法照顾家人,2月17日,吴丹给父母送去了一些生活用品,正巧碰到哥哥。“你放心去,还有哥哥我!”哥哥的理解和支持,让吴丹红了眼眶。

“母亲和女儿每天都在等我电话。”吴丹告诉记者,白天工作太忙,她专门叮嘱家人不要给她打电话。想父母和孩子了,晚上就通过视频聊天,看看他们。“大女儿看到我脸上的勒痕,就要掉眼泪”。

“等疫情结束,一定好好陪陪家人!”吴丹说,目前她负责的患者情况平稳,大家都很配合治疗。

□本报记者 赵曼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