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8 作者:2020年02月21日
“听说X楼X号的刘某确诊了!”2月3日,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家属楼桃园小区,确诊一例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市职高第一时间配合疾控中心、当地社区等相关部门,对桃园小区紧急实施封闭隔离管理。在各种有效的防控措施下,来势汹汹的疫情在这里撞上了坚不可摧的堤防,至2月19日该小区全面解除隔离,再未出现一例疑似或确诊患者。
发现确诊病例
学校拉响“警报”
“晚上6点半,在桃园小区门口召开紧急党委扩大现场会,不得缺席!”2月3日傍晚,市职高所有的班子成员、相关处室干部都接到通知。而这个紧急会议通知,也证实了当天下午一直在学校家属楼居民中流传的一个消息——“X楼X号的刘某确诊了!”
“对家属楼桃园小区5栋、6栋实施封闭隔离管理!”“所有区域全面消毒!”“马上摸清确诊人员的活动轨迹,接触人员!”“全面清点小区人员、逐一排查体温!”……很快,身着防护服的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出现在桃园小区,疫情警报随之拉响,种种管控措施全面展开。
市职高第一时间排查出确诊患者刘某近期的行动轨迹:刘某系该校一退休教师子女,长年在上海工作生活。1月19日,其乘高铁从上海到了重庆,与其父母、妻儿一家在重庆团聚后,乘大巴返回达城,春节期间一直居住在市职高家属院桃园小区。2月2日,刘某出现发烧等症状去医院就诊,2月3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
成立临时党支部
打响疫情阻击战
在桃园小区出现确诊病例后,疫情阻击战随即打响。考虑到桃园小区人员复杂、流动性大,为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隔离区第一时间成立了桃园小区临时党支部。
“临时党支部由退休干部、在职学校中层干部、小区干部、教师等党员组成。”据市职高相关负责人介绍,隔离区内的临时党支部,负责小区疫情防控封闭管理期间的宣传教育、排查、管控工作,同时建立了每日工作联系和报告制度,积极主动帮助解决小区居民日常生活困难,保证生活物资充足,引导和鼓励隔离区内的住户充分发挥群防群控作用,维护小区和谐稳定。临时的基层党组织,在小区隔离期间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固堡垒。
入户摸排人员
24小时健康管理
为确保疫情不扩散、不蔓延,在隔离小区内部,临时党支部的党员在以往登记的基础上,再次全面展开摸查登记工作。他们逐一敲开住户家门,展开入户调查,询问和做好住户姓名、住户人数、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春节期间来访人员、职工动向等情况登记,特别是有无赴湖北武汉等重点疫区的情况、有无发热等疑似感染症状的情况,有无与湖北武汉等重点疫情区域返回人员接触等等。
“小区一共有31户共111人。”临时党支部成员、退休教师陈再树告诉记者,小区住户全部加入了“桃园”微信群,每天通过微信群报告自己的身体状况。同时,社区志愿者深入隔离小区住户家中,每天两次为隔离人员测量体温。学校也安排专人,对学校范围内包括被隔离的小区坚持每天清扫、早中晚3次消杀,定期收集生活垃圾,将垃圾定时清运、消毒、转运、无害处理,有效阻断二次传染源。
及时心理疏导
强化生活保障
慌张、恐惧、焦虑、沮丧,甚至是愤怒……小区住户王先生告诉记者,在得知小区出现确诊患者,全体住户需要被隔离观察时,各种恐慌情绪出现,他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然而,这些恐慌情绪在党委政府、社区、学校的关怀下,很快消失。市职高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组织专人,在微信群发布权威疫情信息,让居民了解疫情防控最新情况,每天就大家的担忧、顾虑、疑问给予及时解答,积极引导住户增强防范意识,宣传普及防疫防控知识,发放居家观察指南。还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心理疏导,及时消除隔离区内居民的恐慌心理。
确诊患者父亲、退休的刘老师说:“孩子确诊新冠肺炎后心里十分恐慌,感谢学校领导及其他工作人员温馨的心理疏导,让我们全家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
精神上的支撑离不开物资上的保障。当地社区与商务局及时联系、安排世纪隆超市帮忙代购生活物资,每天按时送到小区,使住户生活得到了保障。“隔离这10多天里,有水、有电、冰箱有菜,外面有政府、有学校,我们的生活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小区居民赵女士这样告诉记者。
解除封闭隔离
未新增确诊患者
来势汹汹的疫情,撞上了坚不可摧的堤防;张牙舞爪的病毒,终于被严格的防控措施打败。
2月19日,桃园小区5栋、6栋两个单元31户、111人全面解除封闭隔离。恰好在这天,确诊患者刘某也治愈出院。封闭隔离期间,刘某家中无一人感染,整个小区也没有新增一例疑似、确诊病例。
“再次拥抱外面的世界真好!”桃园小区住户欢欣鼓舞,治愈患者刘某回到小区后,也没人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刘老师一家,大家在微信群里都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祝福。
记者了解到,桃园小区解除封闭隔离以后,社区、学校将尽全力帮助该楼居民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继续对该区域每日进行两次消毒消杀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确保环境干净整洁,做好疫情防控,同时积极引导居民出门戴口罩,回家先洗手。此外,社区也提醒居民,近期尽量不要外出,更要避免聚集,做好居家消毒工作。
□本报记者 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