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艺术创窟艺术季开园活动昨日举行媒体见面会

全国30余家媒体聚焦达州

版次:02    作者:2020年01月10日

1月9日,515艺术创窟艺术季开园活动媒体见面会举行,新华网、人民网、腾讯、网易、香港商报、亚洲艺术、华西都市报、成都电视台、重庆晨报等全国各地30余家媒体参会。会上,参会媒体记者对515的未来规划、城市影响、社会功能等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重庆晨报: 如何理解、实现“地方·国际”?

一场艺术展览,以主题为核心发散可见其框架、概貌、文化,以及思想。515艺术创窟开园展的定位是“地方·国际”,见面会上,重庆晨报就“515”如何实现这个定位发出了疑问。活动策展人王林介绍,这个定位是由达州艺术发展走向而确定的,从1号馆的当代艺术,2号馆的“文献+作品”,3号馆的西南知名艺术家作品展,到4号馆的青少年培训,“515”的展馆分布就是对当地艺术发展的一个脉络梳理。

川美师生在叶毓山、魏传义等锐意变革的艺术家的带领下,在大巴山老区革命前辈张爱萍、魏传统等人的支持下,组织了两次进京画展,催生出罗中立、顾雄等一大批与达州有极深渊源的川美艺术家。大巴山是川美众多创作题材的源点,而川美引发的“伤痕美术”和“乡土绘画”,又成为中国新时期艺术史上的一笔重墨。

展览以此为由头,梳理达州的人文史实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有着不可取代的推动作用。“515”不仅会展出大修艺术村对当代艺术的尝试,四川文理学院对当地艺术的传承,独一无二的1号天然洞窟馆还吸引了德国、美国、意大利、加拿大、阿根廷、韩国、英国等国多位艺术家来到达州,他们除了期待着能在魔幻的1号馆完成一次创作,未来还希望以“515”为平台,不断与当地和国内知名艺术家进行艺术对话。

雅昌艺术网:

未来将有什么动作和影响?

515艺术创窟驻会学术主持、执行策展人邓旭在达州工作生活多年,他参与过不少艺术活动,也接触到当地许多艺术家。因为城市局限,达州曾存在市场、资源等客观推广问题,当地很多艺术家为了向外输出本地艺术文化,融合当代艺术,几乎是靠着情怀和执念在前行。“515”的出现,不仅是为了传承当地艺术,更是凝聚传播力量,提供综合平台,助推当地艺术家和文化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

雅昌艺术网对“515”未来的动作,以及它将给达州带来的艺术生态影响很是好奇。邓旭表示,近年来,中国的文化艺术从中心城市,开始加速多元化地走向更多地方,此次达州日报社抓住这个时间节点,建设了符合当前语境的515艺术创窟。它不仅具备画家聚落功能,还提供住宿、餐饮、作品拍卖、艺术交流等。此外,各地艺术家还可在此驻留,体验达州的艺术文化生态圈,尤其是具有挑战性的1号馆,能给他们带去新的创作视野和灵感。与此同时,各地艺术家能带来世界各地的思想理念,进而推进达州艺术生态的多元、国际、全球化发展。

相比之前的艺术创作氛围,“515”注重后期保障体系,艺术功效完备,除了1、2、3号馆可以进行以成人为主的审美教育,4号馆还植入当代国际艺术教育,注重对青少年新生代艺术人才的培养。

达州日报社:

专题论坛传递了什么信息?

“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每年举办一次,至今已举办十余年。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美术批评家共聚一堂,为中国当代艺术把脉,讨论中国美术批评的现状与未来,这是中国美术批评界最具影响的大会。策展人王林表示,515艺术创窟开园展览期间,将举办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首届“地方·国际”专题论坛。

据了解,此次论坛的主题为“交互的网络与下沉的审美——中国二、三、四线城市文化新动向”,国内知名的20余位美术批评家、艺术活动家和学者将汇聚一堂,讨论这种新的文化动向。同时,论坛还邀请了国内外6位批评家作主题发言,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主席、副主席等也会到场参与讨论。

515艺术创窟会定期举办专题论坛,这将成为一个滋养和推广本地艺术的起点,也力争发展为凝聚和接受各方艺术文化的能量源。

□本报记者 杨蕙菱 韩淑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