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温暖

——开江县人民医院发展成就综述

版次:04    作者:2020年01月03日

开展义诊志愿服务活动

开江县宣传日活动

肿瘤热疗新设备

医院团委宣誓

开江县人民医院大楼

一向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恪守“诚信、规范、务实、创新”服务理念,倡导“制度管院、文化兴院”;曾荣获“四川省县级医院管理优秀奖”,达州市“最佳文明单位”“最佳卫生单位”“园林式单位”等荣誉,这就开江县人民医院。

开江县人民医院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经过艰苦奋斗,从小诊所发展到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担负着开江县60余万人民的康复保健、疾病救治和急救工作。

推动医院建设 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开江县人民医院的前身是一家小诊所,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这“老三样”,是医生诊治患者的主要工具,通常小病开药、大病打针、危重病人转往大医院,从不敢让患者在小诊所过夜。设备缺乏、医疗水平低,是当时小诊所的真实写照。

弹指一挥间,当年的小诊所如今成长为开江县的一家大医院——开江县人民医院。该医院是四川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四川省人民医院远程教学会诊指导医院,陆军医大新桥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重庆市肿瘤医院指导医院。医院老区占地面积43.54亩,新区占地100亩。在职职工486人,其中正、副高级职称77人,中级职称106人。

现在的开江县人民医院学科齐全,部分学科更是走在了医学学科的前沿:内二科肿瘤专业,被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授予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内三科被北医大附一院首次授牌,承担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项目H型高血压比较效果学研究科研项目;内一科被中国卒中学会、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授予卒中中心;医院被授予四川省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管理分会单位会员。

医院常规设备齐全,拥有CT机、彩超、全自动生化仪、DR机、数字胃肠镜、血液透析机、肿瘤热疗仪等各类大、中型设备100多台件。在此基础上,引进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自筹资金数百万元购置肿瘤热疗仪,率先在全县开展肿瘤深部热疗“绿色疗法”新技术,开展病例220例。

先进诊疗设备的配备和医疗技术的提升,让开江县人民医院成为百姓最信赖的健康守护者,为医院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优化就医体验 医患关系充满温情

2019年12月17日早上8点,开江县长岭镇天星寨村村民薛某,将一面绣有“医术精湛赛华佗、服务周到似亲人”的锦旗送到开江县人民医院内一科,向医生邱代军、邱骄鞠躬致谢。

2019年12月8日,73岁的薛某在家突然口齿不清,左手左脚乏力,后被亲朋送往开江县人民医院内一科救治。经医院诊断,确诊患急性脑梗塞,会诊决定对薛某实行溶栓治疗法医治。治疗期间,从日常查房到用药,再到康复训练,医生、护士无微不至的照顾,让薛某及家人赞不绝口。短短9天的治疗,薛某的症状得到缓解。

薛某送锦旗致谢,仅是开江县人民医院医务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院在医疗工作中,以医疗品质为核心,以流程服务为切入点,以患者关注和感受为导向,不断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在护理工作上,根据患者疾病特点、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提供个性化整体护理;严格落实分级护理制度,关注并及时解决患者的不适和诉求。

开江县人民医院从细节入手,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不断增强患者就医体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谐的医患关系,不仅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治好大病,还让患者得到良好的就医体验。

深化医改工作 “公立”回归“公益”

开江县人民医院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将医改工作与公益活动相结合,不断把医改工作向纵深推进,以高水平医疗服务为患者享受高品质生活护航。

为解决百姓看病难,开江县人民医院合理利用医疗资源,让老百姓看小病去小医院,看大病进大医院。该院加强医联体建设,实行双向转诊制度,加强分级诊疗,认真落实双向转诊促医疗资源“下沉”,分级诊疗释放基层健康“红利”。

2019年,全年共转诊964人次,其中转入上级医院954人次、下级医院转入7人次、上级医院回转3人次。

开江县人民医为全面落实卫计系统“健康扶贫”政策与措施,制定健康扶贫专项实施方案,派出两名“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向岭镇三溪口村、五通庙村共派出结对帮扶干部28名,要求帮扶干部每月至少1次到贫困户家走访、调研。组织精干的医疗服务队深入社区、乡镇、帮扶村,开展“精准扶贫”、“走基层,送健康”等各类送医送药义诊、巡诊、慰问留守儿童、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数万份,接诊群众数千人,深受群众好评。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站在新的起点,开江县人民医院全体职工将继续秉承“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恪守“诚信、规范、务实、创新”的服务理念,强管理、重质量,不断提升服务功能,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美化就医环境,继续肩负守护开江县百姓健康的责任与使命,为守护开江县60万人民的健康事业再做贡献。□廖梅 刘晨 王海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