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11 作者:2019年11月29日
“腊肉”系列汤圆,在吴志强、叶小莉爱的浸泡下,一天天成熟长大。
1995年的“5·1”国际劳动节就要到来了,吴志强与叶小莉商量,准备请“李氏腊肉汤圆”缔造者李登仕到家做客,品鉴一下他们改良创新后的“腊肉”汤圆,还要请著名“白案”国家级高级技师王绍坤师傅评判。吴志强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们,两位大师欣然同意。
吴志强、叶小莉用两天多时间进行备料,购回上等农家腊肉、上等野生香菇、上等野生松菌、绿色生态葱姜蒜、精选优质糯米糙米自制汤圆米粉。吴志强拿出“红案”国家高级技师的看家本领,从馅的选料、馅的刀功、馅的荤素搭配、火候的掌握,样样做到精益求精;吴小莉负责汤圆面的调制,从汤圆面的粗细、糯米糙米的配比、加水的多少、和面时间的长短,把用量配比精细到以克为单位,把时间精确到以秒为单位。两人心心相印,各司其责,不到一个小时时间,足有两平方米的特制钢质大盘,大珠小珠犹如银球飞舞,盛了满满一大盘,圆圆的,白如雪,滑如玉。
开水下锅,加入少许冷水,文火慢煮,水沸腾了,再加入少许冷水,如此反复三四次,汤圆慢慢飘浮起来,一碗盛上两三个,加入煮汤圆的汤,撒上几颗葱花,热气腾腾,芳香扑鼻,味蕾在舌尖的挑逗下,好象把春天吃进了肚子里。
“王绍坤老师,您老来什么馅的?”叶小莉恭敬问道。
“腊肉馅的、香菇馅的、松菌馅的,一样一个。”“好的,师傅,片刻就到!”吴小莉的声音甜甜的,亮亮的,好似山中白灵鸟般。
“登仕舅,您老来什么馅的?”吴志强在舅舅面前小心翼翼。
“当然腊肉馅的,要四个。”李登仕似乎格外钟情腊肉馅汤圆。
两位大师,一闻二尝,再喝一口清汤,细细品味起来,接下来是一阵沉默......半个时辰既不开金口、也不露银牙,可急坏了两个年轻人,他们在宽敞的堂屋里来回走了十几圈,隐隐约约细语道:“葱头蒜苗活鲜鲜的,腊肉红亮亮的,怎么就这么香,怎么就这么鲜呢?”……点上一支烟,又来回跺步,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哈哈大笑,急得两个年轻人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李登仕终于发话了,“不粘牙,白又嫩;味咸鲜,汤清清;香喷喷,越古今。你们两三年的钻研,超过了我30年的功力,看来我的‘李氏腊肉汤圆’该更名了哦......”。
王绍坤师傅也在一旁直竖大指姆!
经李登仕、王绍坤两位师傅再三商议,那就更名吧,叫“叶老大”牌汤圆吧!
“李氏腊肉汤圆”就这样变成了“叶老大”牌汤圆。
“叶老大”牌汤圆是怎样创新发展的?且听下回分解!
(曹成权 本报记者 杨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