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发展短板 打造美好达城

——2019年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综述

版次:07    作者:2019年11月08日

汩汩州河水,巍巍凤凰山,山川河流见证着达城的发展与变迁。2019年,我市开展“大梳理、大走访、大调查、大征集”活动,广集群众建议和诉求,从59万条信息中最终确定出10件群众最不满意的事后,便如火如荼地开启补齐城市发展“短板”的整治之旅。

如今,我市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城市环境更加宜居,民生事业有效改善……达城展现新风貌,离不开全市党员干部务实肯干的优良作风,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为建设美丽达州献计出力。

民生事业持续改善

“去年光买保健品都花了一万多,现在看过报道后晓得是骗人的了,哎,硬是害人哟!”曾经上过当的张阿姨后悔不已。

为了避免更多中老年人受骗,今年我市多个部门联合建立监控监管机制,实行“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重拳打击“保健食品药品虚假宣传欺诈消费”。截至10月,全市立案查处“保健”市场乱象相关案件154件,罚没款64.99万元,还市民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

食品安全作为民生之本,一直以来备受市民专注。为了让市民吃得放心、安心,今年我市积极开展“明厨亮灶”、整治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现在很多餐饮店都是明厨亮灶,在外面吃饭我们都要放心得多了。”田女士说出了众多市民的心声。

“以前生病都不想去医院,怕浪费钱还没效果。现在不一样了,医生都对症下药,而且药到病除,也不会多检查一些没用的项目。”大竹县针对医院采取的“三降三升”举措,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

群众对于医院印象的转变,还要源于我市在“过度医疗”问题上所下的“绣花功夫”,我市卫健委组织专家队伍开展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活动,利用三医监管平台采集的数据,对所有医生的门诊处方、住院病历等进行实时监管和核查,防止“过度医疗”现象发生,为群众打造了更加安全的医疗服务环境。

“春雷行动2019”“加大查处力度、推进食品安全”“严厉打击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行为”“强力整治过度医疗”……一项项行动亮剑社会乱象,针对社会痛点狠下猛药,为民生筑牢安全防线,为市民夯实幸福根基。

城市管理逐渐规范

在不少市民印象中,达城的一些背街小巷有着“脏乱差”的代名词。游摊占据街道“半壁江山”,垃圾堆砌,污水横流,行人过路都要捂住口鼻、踮起脚尖。而自我市开展“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以来,市城管执法局在严格执法时加以劝导宣传,占道经营现象明显减少,不少背街小巷成功褪去“脏乱差”的外衣,城市环境明显变好。

针对占道经营、噪音污染、扬尘等突出问题,我市展开集中整治,多管齐下,强化监督,劝导处置噪声扰民问题3100余件,暂扣烧烤工具、手推车、桌椅等工具5000余件,查处建筑工地及道路运输扬尘污染问题68件,处罚70.6万元,全方位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仙鹤路以前特别乱,整治后简直大变样,清净又整洁,住起来舒服多了。”对于生活环境的变化,杨女士感触颇深。随着整治行动进一步细致落实到点位上,如今,达城各大主次干道几乎不见游摊、骑门摊,路面干净卫生,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人居环境明显改观

什么样的居住环境才算得上宜居的好环境?“至少要干净嘛。”近日,记者采访居民时得到这样的答案。在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之前,记者走访发现,罗江镇街道不干净,垃圾臭了没及时清运。

市民的愿景就是干部的行动方向,为了打造让群众满意的宜居环境,有效解决场镇垃圾清运不及时难题,补齐场镇垃圾治理短板,我市大力引导垃圾分类、加强收转运设施建设、充实场镇保洁力量、强化垃圾处理能力,全市已建成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40个,在建13个,为打造幸福美丽宜居乡村提供坚强保障。

此外,饮水安全工程、公厕、村社道路养护等整治工作也在一一推进。而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惠民利民、改善人居环境的好事、实事,让市民有了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日子越过越红火。

交通秩序持续好转

“以前,中心城区大街小巷到处都停的摩托车、三轮车。”这是老达州人对于达城交通的最初印象。如今一切都不同了,乱停乱放的少了,交通畅达多了,出租车司机的服务更好了,乱收费现象也得到了遏制,自开展“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以来,我市交通秩序已经有了较大好转。

机动车乱停乱放是影响我市交通秩序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公安交警支队新增临时停车、限时停车泊位1500余个,引导市民规范停车。同时,增加警力对重点时段路段加强整治,查处中心城区机动车乱停乱放35万余起,酒驾醉驾、摩托车交通违法等共3.7万余起,为群众营造了安全畅通良好的出行环境。

不仅如此,市运管处还积极开展“争红旗、创标兵”活动,对105台严重违规出租车实行黄旗警示,倒逼出租车司机自觉遵守运营规范、升级服务质量,提高了出租车行业形象,构建和谐的乘运环境。

干部作风明显转变

不论是《阳光问廉》,还是《面对面访谈》,都是我市为纠正干部不正之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我市纪检监察机关会以诫勉谈话为抓手,强化对干部作风的日常监督,通过约谈和提醒等方式,让干部“红红脸、出出汗”,及时帮助“跑偏”的党员干部重回正轨,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同时,为了发挥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政治效果,市纪委监委始终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的方式,做到宽严相济,让被约谈者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组织的温度。

市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强化了干部队伍的思想教育,转变了干部作风,从制度层面切断腐败的源头,筑牢反腐的防线,让党员干部充分意识到“为人民服务”的职能职责,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

今年,我市聚焦扶贫领域,扎实开展“基层干部作风不实、微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233件353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57人,组织处理96人,通报曝光152人,从监督层面极大压缩了基层“微腐败”空间,推动干部作风明显转变。

□本报记者 罗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