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11 作者:2019年09月20日
【凭当天的《达州晩报》有“叶老大”牌汤圆相送,每天20份,送完为止。领取“叶老大”汤圆的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小红旗桥朝阳东路438号(县医院旁边天桥下“旺盛康土特产”店),联系电话:18581824665、19983747652。本解释权归“叶老大”牌汤圆所有。】
8、90年代,李登仕的“李氏腊肉汤圆”在广安地区相当有名,民间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岳池的“米粉”,广安的“柚”,邓家“盐皮蛋”,“李氏腊肉汤圆”吃不够。足见人们对“李氏腊肉汤圆”的喜爱。
广安有个唐大汉,提起篮子卖了一辈子的盐皮蛋,靠着这个小生意,吃了一辈子的“李氏腊肉汤圆”。他说,“李氏腊肉汤圆”,白如珍珠、爽滑如蛋、咸淡适中、鲜香诱人。走遍东、西、南、北、中,汤圆多以甜品为主,咸鲜之味,唯有“李氏腊肉汤圆”,是人们特别是中老年糖尿病人的首选食品。
1989年,李登仕大摆宴席,操办60寿辰。舅舅办寿宴,外侄哪能缺席,外侄吴志强携娇妻“叶老大”一同前往,舅舅李登仕非常高兴,为姐姐这么有出息的儿子感到骄傲,还直夸外侄吴志强好福气,取了这么聪慧漂亮的叶小姐,夸得吴志强心里美滋滋的......
送走了客人,晚上外侄吴志强陪舅舅喝上几杯,舅舅讲吴志强小时候的故事。“志强啊,你小时候一到我家,三顿饭都吵着闹着要吃我做的腊肉汤圆,一顿吃10来个,差点让舅舅“乘”不起了,估计你以后吃不到了哦。”吴志强感到莫名其妙,好端端的过六十大寿,咋说这样的话呢?吴志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想问又不敢多问。
“你看嘛,我这两年手、脚都患了风湿关节炎,做汤圆和面、剁馅都不方便了,去年给你老表和表妹说,叫他们把我研制了40年的汤圆技术传下去,你老表和表妹都说没有兴趣。”哎,舅舅李登仕喝了口闷酒,叹了声长气。
听舅舅说这样的话,吴志强眼睛顿时亮了,心里像开了一扇窗门。“要是能把这汤圆技术传给我就好了。”吴志強心里暗暗欢喜。
他小心翼翼地说:“舅,老表和表妹不学,把汤圆技术传给我咋样?至少我还有五十根头发姓李呀,况且我在达县做餐饮7、8年了,有这方面的基础。”吴志强在舅舅面前努力地争取。
听到外侄吴志强诚挚的话语,舅舅李登仕倒上一满杯酒,一饮而尽。高兴地说:“咱们李氏腊肉汤圆有救了、有救了……”
外侄给舅舅敬了一杯又一杯,满屋子的欢声笑语。
从此,吴志强开始跟舅舅学艺做汤圆,传承“李氏腊肉汤圆”。
吴志强,何许人也?怎样传承“李氏腊肉汤圆”,“李氏腊肉汤圆”又如何变成了“叶老大”牌汤圆?且听下回分解!
□曹成权 本报记者 杨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