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4 作者:2019年09月20日
□中国人民银行达州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 侯丰荣
金色九月,秋风送爽。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迎来了《达州日报·金融周刊》《达州晚报·金融周刊》创刊两周年!在此,我谨代表人民银行达州市中心支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创刊以来为金融周刊进行策划指导、悉心编辑撰稿、提供宝贵素材的达州日报社、金融业全体同仁以及关心关注金融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两年前,为让老百姓更好地了解金融、学习金融、用好金融,本着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基层实际、服务达州发展的初心,人民银行达州市中心支行牵头达州银保监分局、达州日报社探索搭建常态化的金融宣传平台,共同创立了《达州日报·金融周刊》《达州晚报·金融周刊》。创刊以来,金融周刊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站在基层的群众视角,有效宣传达州金融业的改革、创新及发展成就,及时传递金融方针政策,全面普及金融知识,充分展示金融工作风貌,为金融业与地方党政、企业、公众搭建了沟通桥梁,为金融业助力达州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舆论支持和信息参考。
两年来,金融周刊与达州金融改革发展同呼吸、共命运,记录着金融工作的点点滴滴,烙印着金融发展的脚印足迹,见证着达州金融与经济的共生共荣。
两年来,达州发展建设步伐铿锵有力,经济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已近1700亿元,成功跻身全省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正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与此同时,达州市金融业蓬勃发展,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突破3200亿元,存款规模居全省第5位;各项贷款余额突破1600亿元,2017、2018连续两年贷款投放超过200亿元,今年前8月贷款投放再创新高达176.33亿元,连续三年保持全省前列,为达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金融动力。
两年来,金融支持实体力度显著增强。当前,人民银行达州市中心支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余额达30.8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8.88%,通过窗口指导推动农发行达州市分行成为全省市州首家贷款突破200亿元的农发行机构,大力促进信贷结构调整优化,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仅今年上半年就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为中小企业节约成本约8500万元。
两年来,金融服务民营小微成效明显。为给民营小微企业提供多元化的精准金融服务,人民银行达州市中心支行以“几家抬”的方式形成政策合力,并组织全市金融机构深入民营和小微企业开展“大走访”活动,建立金融顾问团队23个,走访企业150户,今年以来组织7次融资对接为民营、小微企业达成意向融资74.70亿元。截至8月末,我市全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03.92亿元,同比增长9.96%,民营企业贷款余额437.52亿元,同比增长9.8%,两项贷款增速全省领先,今年二季度非国有经济贷款利率和全口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降幅居全省首位。
两年来,金融精准扶贫走在全省前列。人民银行达州市中心支行全力发挥金融扶贫牵头职责,制定实施扶贫专项、劳动竞赛方案等。建立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基金7687万元,发放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2573万元,持续推进“政担银企户”模式,通过流转土地、就业等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全市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370.83亿元(含已脱贫人口),居全省第2位。
两年来,金融服务民生能力显著提升。全市运行助农取款点3886个,基本消除金融服务空白村,移动支付在学校、景区、医院、商圈、住宅等全面推进。税农贷、扶贫保、致富创业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在全省、全国引起较大反响。落实“放管服”和“减税降费”要求,取消企业银行账户开户许可,办理小微企业退税4.3万余笔、金额330余万元。
两年来,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人民银行达州市中心支行在全市牵头开展“涉金融领域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规范金融秩序、净化金融生态。加快推进信用建设,中小企业数据库入库企业3.15万户,农村数据库入库数据104万条,联合市发改委评选47户“红名单”工业企业,通过“信用达州网”平台累计办理融资115.81亿元。
不忘来时路,砥砺再出发。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市金融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各金融监管部门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固树立银地一家的发展思维,贯彻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不断优化金融服务,以新的金融工作成绩献礼祖国母亲70华诞!
新起点、新征程、新跨越!历经两年摸索、磨砺、奋斗、成长的《金融周刊》已越发成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坚信未来的《金融周刊》将更加自信地为达州700万人民群众,讲好达州金融故事,传播达州金融声音,站稳达州金融舆论的主阵地。与此同时,希望《金融周刊》主动融入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实现“两个定位”的建设热潮中,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品牌意识、打造精品期刊,努力建设成为川东北地区具有引导力、影响力、吸引力和公信力的金融宣传特色品牌,为达州经济金融发展书写崭新篇章!
我们都是奋斗者 我们都是追梦人
——写在《达州日报·金融周刊》《达州晚报·金融周刊》创刊两周年之际 □达州银保监分局党委书记、局长 谢民刚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金融周刊》迎来了她的两周岁生日。两年来,《金融周刊》伴着淡淡墨香,走进了达城街头的千家万户,种下了金融理财的新鲜种子。两年来,她见证了达州的银行保险证券行业的点滴,树立了达州金融人良好的社会形象。两年来,达州市金融机构以《金融周刊》为载体,全面展示转型升级过程中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就,彰显了金融机构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谱写了达州金融人的奋斗篇章。
天道酬勤,春华秋实,小周刊有大智慧。《金融周刊》是金融政策的宣讲平台,是达州金融系统工作成效的宣传平台,是与老百姓的交流沟通平台。她立足达州金融第一线,牢牢把握达州金融的脉搏,坚持守正创新,担当使命责任,讲好达州金融故事,发出达州金融声音,在普及全民金融知识,为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金融周刊》一年50期,期期精彩,周刊专栏设置紧扣实际:“权威发布”,让我们了解最新国家金融政策和达州市重要金融政策;“金融时事”,让我们第一时间获得最新讯息;“精准扶贫在路上”,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工作思路,传播精准扶贫的典型事例;“我的理财故事”,以生动的故事形象展示市民是如何理财的,贴近身边人,身边事,群众认同感极强。我们要持续发挥好这个宣传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创新办刊手段,强化宣传通联工作,提升稿件质量,牢牢把握好金融领域意识形态的工作方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精耕细作服务当地市场。达州辖内银行业机构种类涵盖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在达州经营的市级保险公司43家,其中财险公司14家,寿险公司29家,县级分支机构144家,在达州设立分支机构并经营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43家,保险从业人员3万余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行达州市中心支行和达州银保监分局的监管引领下,达州市各金融机构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紧紧围绕我市“两个定位”、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战略目标,置身于达州追赶进位、负重转型,全面深化改革和脱贫攻坚的关键历史节点,深耕本地市场,为地方经济输血造血。目前,达州银行业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超30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超1600亿元;各保险公司赔款及给付达13亿元。
“众人拾柴火焰高”,凝心聚力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机构防风降险的第一措施。达州各金融机构在持续改善县域经济、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作出积极努力。监管部门制定了《达州银行业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工作意见》和《达州银行保险业服务民营企业的三十条措施》,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围绕各县市区定位支持发展,持续提升县域存贷比。重点企业和项目信贷持续得到增强,各银行业机构向全市235个重点项目、45个重大项目、106家工业及技改项目申报企业、大竹宣汉工业强县示范县等重点领域、重点企业新发放贷款311.42亿元。持续抓好债委会组建并推动发挥作用。
“一枝一叶总关情”,群策群力落实普惠金融。我们持续改善薄弱领域金融服务。加强与市财政局、人社局联系沟通,督促银行机构有序推进惠农惠民“一卡通”社会保障卡的开办。开展生猪农业保险摸底排查,针对生猪集中死亡报案增加,专题向市政府进行报告,引起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题召开会议研究。会同人行达州中支、市金融工作局制定支持小微和民营企业十五条措施。会同人行达州中支开展民营、小微企业“大走访”活动,会同市经信局召开2019年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对接会,达成签约意向融资171笔,金额18.15亿元。按月监测小微企业“两增”,对完成不理想的机构,及时进行监管约谈。
“不破楼兰终不还”,矢志攻坚抓好金融扶贫。我们齐心协力持续抓好金融扶贫工作落实,派驻干部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全市用于扶贫的贷款(不含贴现)比年初增长7.31%,扶贫小额信贷余额30.44亿元,贷款户数7.23万户,累计发放就业创业贷款15.32亿元,积极支持返乡农民工、妇女等弱势群体创就业,惠及近2万余人次。
幸福源自奋斗,平凡造就伟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时代提出了新要求,也开启了每一位奋斗者的新征程。平凡的我们,在辛勤劳动、务实苦干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增强创造幸福的能力,也可以成为最美的身影。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我们都是奋斗者,我们都是追梦人。向每一位奋斗者致敬,向每一位追梦者致敬。达州银保监分局愿与金融系统的每一位追梦人共同努力,初心不改,虽远不怠。祝《金融周刊》明天更好,祝达州金融明天更好!
提高金融新闻宣传的质量效果 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舆论环境
——写在《达州日报·金融周刊》《达州晚报·金融周刊》创刊两周年之际 □达州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何南观
时序仲秋,巴山渠水一片丰收图景。
2017年盛夏时节,达州本土首个金融财经类期刊《达州日报·金融周刊》《达州晚报·金融周刊》正式创刊,两年的探索,两年的培育,我们迎来了《金融周刊》丰收的季节。
两年来,达州日报、达州晚报与人民银行达州市中心支行、达州银保监分局和各银行、保险、证券机构无缝衔接、精诚合作,全力打造川东北最具影响力的金融资讯平台,全面展示了全市金融机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支持实体经济、助推脱贫攻坚、服务转型升级、改革创新开放、维护金融安全、推进普惠金融、构建信用体系、建设合规文化、勇担社会责任等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与担当,刊发了大量的典型经验、创新举措、成就展示、先进人物、政策解读、知识普及等报道,搭建起了金融机构与党政部门、实体经济、社会公众之间交流合作的平台,提升了金融机构的行业信誉、品牌形象,实现了实体经济和金融业良好互动,经济金融共生共融、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稳,则经济稳。现代金融是国之重器。过去的一年,全市金融机构围绕加快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这一事关达州未来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聚焦打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认真执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主动服务达州发展大局,真心实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千方百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2018年金融业税收达到12.26亿元,贷款余额超过了1500亿元,存贷比首次突破50%大关。全市金融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全市金融人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历史需要留下跫音,时代需要忠实记录。一年来,达州日报、达州晚报充分利用《金融周刊》这个载体,立足达州金融实践,通报达州金融动态,总结达州金融创新,展示达州金融特色,提升达州金融形象,《金融周刊》已成为达州本土金融宣传的标杆和名片。《达州日报·金融周刊》《达州晚报·金融周刊》分别出刊近50期,各刊发稿件近500条、近300条。
一年来,《达州日报·生活周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广泛联系和深度对接,选派优秀记者采访,加强新闻选题策划,精心安排美化版面,围绕党的建设、反腐倡廉、金融政策、扶贫纾困、合规文化、业务创新、金融动态、产品推介、热点现象、好人好事、化解金融风险、防范网络诈骗、普及金融知识等重点内容,开设了十多个相关栏目,以党报的视角、权威的解读、鲜活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深度的分析,全面报道了过去一年达州金融机构的新担当新作为新形象,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一年来,《达州晚报·金融周刊》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密切关注达州金融业动向,以“应市场之变幻,观行业之勃兴,听读者之心声”为宗旨,专注行业选题,贴近读者办刊,主打“软风格”,立足金融行业的热点话题、创新实践和老百姓关注的金融消费等方面,全方位、多侧面、切片式报道了我市普惠金融的建设成就、改革创新的精彩历程、爱岗敬业的金融标兵、防范网络诈骗等内容,系统地宣传了金融机构强管理、改机制、提质效、塑形象的精彩历程和丰硕成果,受到广大读者和业内人士一致好评。
当今社会风云激荡、瞬息万变,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宣传舆论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对一个地方、一个行业、一个单位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市场主体的金融机构,应当深刻认识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自觉利用权威主流媒体传播正确价值观点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服务人民;酒香也怕巷子深,金融机构要主动利用权威主流媒体扩大社会影响、壮大品牌效应、赢得市场份额、实现商业价值,从而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但见昨夜雨湿处,且以新颜待今朝。作为达州主流媒体,我们要积极适应媒体发展的新特点和舆论环境的新变化,不断创新理念机制,提升金融机构与时代社会的沟通能力。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新闻敏锐性,增强采编工作主动性,一如既往办好《金融周刊》,及时准确地宣传好金融政策,常态化记录金融市场动态与金融机构业务拓展创新,让市民熟悉金融行业,学到金融知识,了解金融产品,学会投资理财,防范金融诈骗。一是要增加稿件的原创性,鼓励记者、通讯员多写稿、写好稿,多采写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二是增强稿件的可读性,加大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新闻特写的刊载分量,以小角度、小故事等形式讲述新闻现场,力避财经报道枯燥生硬的不足;三是增强新闻的服务性,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以预警式、案例式、点评式等稿件,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四是增强版面的策划意识,有的放矢针对当前的金融时事、金融热点、金融政策,进行全面、准确、深入的解读,提高金融行业新闻宣传的质量和效果,为打造秦巴地区区域金融中心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