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 作者:2019年09月06日
本报讯 经过近2个月的考核筛选,昨日上午,27名热爱新闻、爱好写作的达州市民来到达州日报社,参加了达州晚报社区记者座谈会,领取了达州晚报特约记者证。
“那年冬季,冒着严寒去渠县采访老教师,回来一边抹鼻涕一边写稿,住了几天院,但稿件见报的那一刻,我觉得一切都值了。”“平时我都是穿登山鞋,随身带着雨伞和干粮,因为经常要外出采访。可以说,做社区记者这几年,我的新闻都是‘走’出来的。到现在,我已经用了6个采访本,照了上万张照片。”“为了采访中山寺遗址,我们自掏腰包租车前往,几个司机都因为路太烂不愿意去。最后我们找了一位司机朋友,花了4个小时,赶到了现场。稿件刊发后,引起了极大反响,我们的成就感爆棚。”座谈会上,上一届优秀社区记者做了交流发言。从他们的发言中,大家看到了一个冒严寒、顶酷暑深入一线采访的达州晚报社区记者形象,敬业精神让人点赞。
会上,27名达州晚报第二届社区记者领取了特约记者证。“这块小小的证件代表着身份和责任。”领到证件的社区记者在朋友圈表达了激动的心情和敢于担当的使命感。
(本报记者 汤艳燕 见习记者 郑栋梁)